研究人員開發出精確靶向癌癥病變同時保護健康組織的新方法
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抑制藥物向健康組織的分布,同時也可以快速清除分布在體內的藥物,這可以提高疑難癌癥的影像診斷準確性,減少對健康組織的毒性,并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最近發表在《受控釋放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
放射性藥物作為下一代癌癥成像和癌癥治療藥物一直備受關注。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開發將藥物輸送到癌癥病灶的技術,但不可避免地將藥物輸送到健康組織。
由國家癌癥中心探索性腫瘤學研究與臨床試驗中心功能診斷開發領域研究人員 Izumi Umeda 領導的研究小組,他當時也是 Kavli 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Kavli IPMU) 的項目研究員和 Hirofumi Fujii 以及來自千葉大學、Kavli IPMU 和京都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結合了核醫學、藥物輸送系統 (DDS) 和復雜化學的成分,開發了一種控制放射性核素體內動力學的方法-行政。
該團隊的方法允許放射性藥物在癌癥病灶中充分積聚,同時縮短藥物與健康組織接觸的時間。這意味著藥物可以集中作用于癌癥病灶,與傳統方法相比,提高了對癌癥病灶的治療效果。
兩種類型的放射性藥物,或RI包封的脂質體(圖1),具有相同的脂質體成分和粒徑,并且RI相同111 In,僅配體不同。次氮基三乙酸(NTA)是一種典型的配體,而亞乙基二半胱氨酸(EC)是該團隊實驗中心的新配體。
將兩種類型的111 In-配體脂質體給予患有腫瘤的小鼠,研究人員監測了癌癥和健康組織,特別是肝臟和脾臟中111 In 的攝取和積累(圖 2)。兩只小鼠的腫瘤差異不大,但在肝臟和脾臟中,111In -EC-脂質體一旦被吸收,然后很快被清除,而傳統的111In -NTA-脂質體則保留很長時間。111 In-EC-脂質體還促進排泄到糞便中,尿液中的化學形式是111 In-EC,而不是脂質體中的。
研究小組發現,在肝臟中,脂質體被分解,釋放出內部的111 In-配體復合物,而在腫瘤中,脂質體長期保持完整,111 In-配體復合物仍保留在脂質體中。獨特的復合物111 In-EC 在從脂質體釋放后可以從肝臟快速清除。
在荷瘤小鼠給予111 In-EC-或111 In-NTA-脂質體后的體內SPECT/CT圖像中(圖3),兩種脂質體在體內的分布一開始就幾乎相同。然而,后來,由于來自肝臟和脾臟的信號可以忽略不計,111 In-EC-脂質體清晰地出現在腫瘤部位,而111 In-NTA-脂質體由于與上述器官的清除率低而無法選擇性地對腫瘤進行成像。這些圖像與上述生物分布研究一致。
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個方案來解釋攜帶放射性核素的脂質體的體內命運(圖4)。靜脈注射后,傳統的111 In-NTA-脂質體和新型111 In-EC-脂質體在血流中循環,并在腫瘤中積累到相似的程度。大多數脂質體在腫瘤內長時間保持完整,因此,封裝的放射性核素-配體復合物保留在脂質體內。此外,脂質體被肝臟吸收,并在肝臟中迅速降解并釋放其封裝的111 In-配體復合物。
從脂質體中釋放后,傳統的111 In-配體復合物,例如111 In-NTA,會在肝臟中保留很長時間。相比之下,111 In-EC 能夠從肝臟中逸出,并以其原始形式迅速從尿液中排出。研究人員表示,快速尿液排泄而不在其他組織中積累將使放射性物質迅速從體內清除,并將損害降至最低。
“事實上,在考慮高精度癌癥治療或治療診斷學將發揮的作用時,目前從新的角度開發了一種新的藥物開發方法,以維持癌癥病變中的藥物濃度,同時保護健康組織,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治療疑難雜癥時。未來,我們希望進一步的研究能夠開發出只停留在癌癥病變中的藥物,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Umeda 說。
他們的研究細節發表在8 月 23 日的《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雜志上。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