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物質使用和神經精神疾病中的關鍵受體
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深入了解了抗精神病藥物阿塞那平的潛在作用機制,阿塞那平是藥物濫用和神經精神疾病的可能治療靶點。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針對相同途徑的改進藥物鋪平道路。
他們的研究結果詳細發表在 1 月 2 日《自然通訊》網絡版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4601-4上,表明一種稱為 TAAR1 受體的大腦蛋白質,一種已知調節多巴胺信號傳導的藥物靶標與通常測試藥物的臨床前嚙齒動物模型相比,人類大腦中的關鍵獎勵途徑存在顯著差異。
該研究建議考慮藥物-受體相互作用的物種特異性差異,并進一步研究阿塞那平影響身體的方式,作為潛在治療改進的步驟。
研究第一作者、西奈山伊坎博士生 Gregory Zilberg 表示:“在研究 TAAR1 的功能和結構特性時,我們的研究旨在進一步闡明其機制和藥理學。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指導新型 TAAR1 的開發。”藥物并促使人們更多地探索類似于阿塞那平的藥物。”
研究人員利用先進技術研究 TAAR1 的結構和功能,確定了三個重要元素。首先,嚙齒動物和人類 TAAR1 之間存在差異,這可能會影響臨床前模型研究如何轉化為人類。其次,TAAR1 與血清素和多巴胺受體的關系比之前假設的要密切得多。這表明一些血清素靶向藥物可能具有未知的治療效果或副作用,而這些效果或副作用實際上是由于它們對 TAAR1 的作用所致。
最后,研究人員強調,臨床使用的抗精神病藥物阿塞那平出乎意料地顯示出 TAAR1 的強烈激活,這表明事實上這種針對血清素和多巴胺的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從 TAAR1 激活中獲得一些治療效果。如果進一步的研究得到證實,這可能會為其在其他 TAAR1 相關治療應用中的潛力開辟新的可能性,例如其在藥物濫用障礙中的應用,以及開發新的基于阿塞那平的藥物。
研究人員指出,缺乏關于 TAAR1 在嚙齒動物和人類中發揮作用的差異的信息,并強調其中一些差異可以解釋為什么 TAAR1 的臨床前數據尚未成功轉化為人類的有效療法。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研究 TAAR1 在細胞內的位置及其在影響血清素和多巴胺信號傳導中的確切作用。
“這項研究為理解 TAAR1 提供了重大飛躍,為藥物開發提供了潛在途徑,并鼓勵對其治療應用的進一步研究,”伊坎西奈山藥理學科學和神經科學助理教授、資深作者Daniel Wacker博士說。“隨著我們工作的進展,我們預計它可能在開發針對 TAAR1 的新藥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并為類似于阿塞那平的藥物如何發揮作用提供寶貴的見解。”
與 Icahn Mount Sinai 共同撰寫該作品的其他作者包括 Alexandra K. Parpounas(理學碩士)、Audrey L. Warren(博士生)和 Shifan Yang(博士)。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