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砷可能會增加男性患糖尿病的風險
通常通過受污染的地下水長期接觸砷,與人類 2 型糖尿病有關,并且有新的線索表明,男性在接觸砷后可能更容易患這種疾病。
康奈爾大學的一項新 研究 ——使用經過人類基因改造的實驗室小鼠來揭示潛在的聯系——顯示,雖然暴露于飲用水中砷的雄性小鼠會患上糖尿病,但雌性小鼠卻不會。
如果不使用表達人類砷代謝酶的小鼠模型,這些結果就不可能實現,因為正常小鼠處理砷的效率比人類高得多,并且在患糖尿病之前需要非常高的暴露水平。
“我們的論文為未來研究砷暴露如何導致糖尿病的機制、為什么存在顯著的男女差異以及潛在的治療策略奠定了基礎,” 生理基因組學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Praveen Sethupathy說。
孟加拉國和墨西哥的地方性砷含量均超過安全限度,因此研究表明較高水平的砷暴露與 2 型糖尿病之間存在關聯。盡管這些研究的樣本量很小,但它們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線索。
研究中的小鼠在飲用水中接觸砷劑量一個月,雖然不致命,但足以促進 2 型糖尿病的發生。研究人員隨后檢查了與糖尿病有關的肝臟和白色脂肪組織。僅在人源化雄性小鼠中,他們就發現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此外,在人源化雄性小鼠的肝臟和白色脂肪組織中,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 miR-34a 的生物標志物,它與 2 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中的胰島素抵抗高度相關。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ethupathy 實驗室的博士生 Jenna Todero 說:“這表明 miR-34a 可能是一種篩查生活在砷含量高的地區的個體的潛在方法。” “如果您的 miRNA-34a 升高,您可能面臨 2 型糖尿病發作或其他代謝功能障礙的風險。”
該研究由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超級基金研究計劃資助。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