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前庭神經炎的新機制
高麗大學安巖醫院神經內科的Sun-Uk Lee教授和耳鼻喉科的Euyhyun Park教授發現了前庭神經炎的新機制。
前庭神經炎是引起急性頭暈的常見疾病之一。眾所周知,它是由負責平衡和身體運動感覺的前庭神經和內耳炎癥引起的。
多種機制被認為是導致前庭神經炎的原因,例如潛伏的皰疹病毒的重新激活或內耳周圍血液循環障礙,但確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仍有待闡明。
與Lee和Park教授一起,作為一個團隊(高麗大學安南醫院神經學和神經眼科實驗室)精心工作,最近介紹了抗GQ1b抗體與前庭神經炎之間的關聯。
神經節苷脂抗原分布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人前庭神經和各種腦神經,已知抗神經節苷脂抗體通過攻擊存在于神經細胞膜之間的神經節苷脂細胞而引起各種神經癥狀。其中,GQ1b 主要存在于負責眼球運動的腦神經中。因此,當針對這些抗原產生自身免疫時,患者通常會出現復視,這是“抗 GQ1b 抗體綜合征”的一系列癥狀。李教授根據現有文獻發現GQ1b抗原在前庭神經和細胞體中也廣泛表達,這為當前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研究小組對2019年至2023年間訪問高麗大學安南醫院的105名患有急性頭暈的前庭神經炎患者進行了分析。其中11%的患者被證實抗神經節苷脂抗體呈陽性。與那些沒有這些抗體的患者相比,在有這些抗體的患者中,33% 的患者出現雙側前庭損傷。隨著前庭神經功能缺陷的改善,抗體轉陰性。
研究小組解釋說:“自身免疫在急性頭暈的發生中發揮作用這一事實也可能有助于理解其他各種前庭疾病的機制。我們預計這項研究可能成為未來針對急性前庭綜合征患者進行免疫治療的跳板。”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Sun-Uk Lee 教授表示:“急性頭暈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適,而且很難正確診斷,消耗了患者和社會的許多資源。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幫助患有頭暈的患者。隨著這種關聯在臨床上得到證實,我們將進行后續研究,如何將這些結果納入治療中。”
該研究以“抗神經節苷脂抗體相關急性單側外周前庭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和神經病學發現”為題發表在 臨床神經病學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Neurology》上,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