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慢性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
最新研究表明,認知和行為策略的結合,最好由治療師親自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失眠認知行為療法 (CBT-I) 的益處。CBT-I 是談話療法的一種形式,可以親自進行或通過自助指南進行。通過分析 241 項涉及 30,000 多名成年人的研究,研究人員確定了 CBT-I 最有益的成分。其中包括:認知重組、第三波成分、睡眠限制、刺激控制和面對面傳遞。在人類鼓勵下進行自助也可能是有益的,而等待積極治療和強制放松程序似乎可能有害。了解 CBT-I 的哪些組成部分可以提供最大的益處將有望幫助從業者幫助他們的患者獲得更好的夜間睡眠。
已經到了睡覺時間,但你的思緒卻在飛速運轉。也許您每晚要起床幾次,或者早上很早就醒來,感覺根本沒有休息。據估計,多達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曾在某個時期經歷過失眠,其中 4% 至 22% 的成年人長期失眠。慢性失眠會影響日常生活,使其在清醒時難以正常工作或造成痛苦。更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支持和治療,一種無需藥物治療的選擇是針對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
CBT-I 是一種使用教育、認知或行為策略來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的治療形式。它可以在治療師的支持下或獨立地通過應用程序或指南親自或在線提供。先前的研究表明,CBT-I 對于慢性失眠患者來說是一種有益且低風險的選擇。然而,由于它涵蓋了可以以不同方式實施的廣泛策略,因此很難確定哪些是最成功的,以及是否所有這些策略都是患者體驗改善所必需的。
由東京大學醫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分析了 1980 年至 2023 年期間的 241 項慢性失眠研究,試圖將 CBT-I 的不同線索與其結果聯系起來。該研究包括 31,452 名成年參與者,主要來自北美和歐洲,平均年齡為 45.4 歲。“我們期望發現一些行為成分(例如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有益,但令人驚訝地發現一些認知成分(例如認知重組和第三波成分)也有效,”首席研究員 Yuki Furukawa 解釋道。作者兼大學醫院的醫生。
研究小組使用一種稱為組件網絡薈萃分析的統計方法,對不同干預措施的效果進行了排名。根據他們的結果,盡管在其他人的鼓勵下遵循自助指南是有幫助的,但與治療師的面對面互動更有益。其他關鍵組成部分包括:認知重組(識別、挑戰和改變對睡眠無益信念的技能)、睡眠限制(限制在床上的時間)、刺激控制(將床與睡眠重新聯系起來)和第三波組成部分(正念、接受和睡眠)。承諾療法)。
另一方面,睡眠衛生教育(解釋睡眠生物學并提供有關生活方式和環境的建議)似乎并不重要。嘗試遵循放松程序(例如結構化的身體或認知練習)可能會適得其反,而故意等待治療開始似乎會產生有害影響。
“總的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確定了 CBT-I 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組成部分可以導致一種干預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治療負擔并增加可擴展性,也就是說,更容易為更多患者提供這種治療。需要進一步的大規模試驗來證實這些貢獻,”古川說。“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能夠鼓勵對 CBT-I 感興趣的從業者學習簡化的 CBT-I,從而為更多經歷失眠的人提供這種相對簡單、無創但潛在強大的心理治療。”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