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以預測早期舍曲林治療慢性重度抑郁癥的反應
根據 2 月 7 日《精神病學雜志》在線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可以使用慢性重度抑郁癥門診患者的神經影像學和臨床數(shù)據來預測早期舍曲林治療反應。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 Maarten G. Poirot 及其同事評估了多模式機器學習方法是否可以預測重度抑郁癥患者的早期舍曲林反應。該分析包括 229 名未經藥物治療的復發(fā)性或慢性重度抑郁癥成人門診患者,他們接受了磁共振神經影像檢查,并在治療前和治療后一周收集了臨床數(shù)據。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預測舍曲林反應方面,內部交叉驗證性能明顯優(yōu)于隨機性能(平衡準確度 [bAcc],68%;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 [AUROC],0.73)。對安慰劑無反應者(bAcc,62%;AUROC,0.66)和改用舍曲林的安慰劑無反應者(bAcc,65%;AUROC,0.68)的數(shù)據進行外部交叉驗證,結果存在差異,表明舍曲林治療與安慰劑治療的特異性。
“這對患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消息。通常情況下,需要六到八周的時間才能知道抗抑郁藥是否有效,”共同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學醫(yī)學博士、哲學博士 Liesbeth Reneman 在一份聲明中說。“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已經可以防止三分之二的‘錯誤’舍曲林處方,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質量的護理。因為該藥物也有副作用。”
幾位作者披露了與制藥或醫(yī)療技術行業(yè)的聯(lián)系。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