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并不是超級細菌傳播的唯一原因
研究人員首次分析了英國和挪威過去 20 年來抗生素使用對耐藥細菌增加的影響,他們表示,雖然藥物使用的增加放大了超級細菌的傳播,它不是唯一的觸發因素。
來自威康桑格研究所、奧斯陸大學、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合作者對細菌進行了高分辨率的基因比較。
他們將 700 多個新血液樣本與近 5,000 個先前測序的細菌樣本進行了比較,以回答有關哪些因素影響抗生素耐藥性大腸桿菌 (E. coli) 傳播的問題。
這項發表在《柳葉刀微生物》上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更多地使用抗生素確實會導致耐藥細菌的增加。然而,研究人員證實,這取決于所使用的廣譜抗生素的類型。
他們還發現,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成功取決于攜帶它們的細菌的基因組成。
奧斯陸大學的 Anna Pontinen 博士、威康桑格研究所的客座科學家表示,這項研究使他們能夠開始回答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即導致人群中產生多重耐藥細菌的原因。
這項研究首次能夠直接比較挪威和英國兩國不同大腸桿菌菌株的成功情況,并解釋基于全國抗生素使用水平的差異。
通過分析近 20 年的數據,他們發現,在某些情況下,抗生素的使用與耐藥性的增加有關,具體取決于抗生素的類型。
與挪威相比,英國人均使用一類非青霉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人數平均多了三到五倍。這導致某種多重耐藥大腸桿菌菌株的感染發生率更高。
然而,英國也更頻繁地使用抗生素甲氧芐啶,但在比較兩國發現的常見大腸桿菌菌株時,分析并未發現英國存在更高水平的耐藥性。
研究發現,耐多藥細菌的存活取決于周圍環境中的大腸桿菌菌株。
由于一個地區的這種選擇壓力和其他選擇壓力,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能假設一種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會對不同國家的抗生素耐藥細菌傳播產生相同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是抗生素耐藥性大腸桿菌成功的調節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劍橋大學的合著者朱利安·帕克希爾教授說。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