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20世紀30年代后出生的人的大腦尺寸穩(wěn)步增加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大腦正在變得越來越大。與 1930 年代出生的人相比,20 世紀 70 年代出生的研究參與者的大腦體積增加了 6.6%,大腦表面積增加了近 15%。
研究人員推測,大腦尺寸的增加可能會導致大腦儲備的增加,從而可能降低與年齡相關的癡呆癥的總體風險。
研究結果發(fā)表在《JAMA Neurology》雜志上。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查爾斯·德卡利(Charles DeCarli)說:“一個人出生的十年似乎會影響大腦的大小和潛在的長期大腦健康。”德卡利是一位杰出的學教授,也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的主任。 “遺傳學在決定大腦大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外部影響——例如健康、社會、文化和教育因素——也可能發(fā)揮作用。”
75 年的研究揭示了幾代人之間的大腦變化
研究人員使用了弗雷明漢心臟研究(FHS)參與者的腦部磁共振成像 (MRI) 。這項以社區(qū)為基礎的研究于 1948 年在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啟動,旨在分析心血管和其他疾病的模式。最初的隊列由 5,209 名年齡在 30 歲至 62 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組成。這項研究已經(jīng)持續(xù)了 75 年,現(xiàn)在包括第二代和第三代參與者。
這些 MRI 是在 1999 年至 2019 年間對 20 世紀 30 年代至 70 年代出生的 FHS 參與者進行的。這項大腦研究由 3,226 名參與者(53% 女性,47% 男性)組成,進行 MRI 時平均年齡約為 57 歲。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這項研究比較了 1930 年代出生的人和 1970 年代出生的人的 MRI。研究發(fā)現(xiàn)幾個大腦結構逐漸但持續(xù)增加。例如,一項針對腦容量(顱內容積)的測量顯示,逐年穩(wěn)步增長。對于 1930 年代出生的參與者,平均容量為 1,234 毫升,但對于 1970 年代出生的參與者,平均容量為 1,321 毫升,大約高出 6.6%。
皮質表面積(大腦表面的測量單位)顯示出逐年更大的增長。 1970 年代出生的參與者的平均表面積為 2,104 平方厘米,而 1930 年代出生的參與者的平均表面積為 2,056 平方厘米,體積增加了近 15%。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將 1930 年代出生的參與者與 1970 年代出生的參與者進行比較時,白質、灰質和海馬體(涉及學習和記憶的大腦區(qū)域)等大腦結構的尺寸也有所增加。
更大的大腦可能意味著更低的癡呆癥發(fā)病率
據(jù)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稱,目前大約有 700 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到 2040 年,這一數(shù)字預計將增至 1120 萬。
盡管隨著人口老齡化,這一數(shù)字不斷上升,但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率(受該疾病影響的人口比例)正在下降。之前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癡呆癥發(fā)病率每十年下降 20%。
改善大腦健康和大小可能是原因之一。
“像我們研究中觀察到的那樣更大的大腦結構可能反映了大腦發(fā)育的改善和大腦健康的改善,”德卡利說。 “更大的大腦結構代表著更大的大腦儲備,可以緩沖與年齡相關的大腦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癥和相關癡呆癥)對晚年的影響。”
該研究的優(yōu)勢之一是 FHS 研究的設計,它允許研究人員檢查出生日期跨越近 80 年的三代參與者的大腦成像。一個限制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參與者占 FHS 隊列的大多數(shù),這并不代表人口。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