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敗血癥的新生兒過度使用抗生素
瑞典新生兒因疑似敗血癥而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情況并不合理。這是哥德堡大學對 100 多萬名新生兒進行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盡管該群體的敗血癥發生率顯著降低,但抗生素的使用量并未減少。
該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雜志上,基于2012年至2020年瑞典新生兒的數據,研究涵蓋了超過一百萬名胎齡大于或等于34周的新生兒。
值得強調的是,研究表明,與其他國家相比,瑞典新生兒在出生第一周的抗生素使用率相對較低,同時敗血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較低。
然而,研究人員認為治療水平仍然過高。盡管研究期間瑞典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病率降低了一半,但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并沒有顯著變化。
有可能減少
Johan Gyllensvärd 是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倫斯卡學院的博士生,也是延雪平市雷霍夫縣醫院的兒科醫生,也是這項研究的推動者之一:
“研究結果表明,大量新生兒接受抗生素治療后并未患敗血癥,而且抗生素的使用量有減少的潛力。與敗血癥的病例數和死亡率相比,治療負擔太重了,”他說。
在包含超過一百萬新生兒數據的基礎材料中,記錄了 647 例早發性敗血癥病例,其中 9 例為致命病例。這相當于每年每 1,000 名新生兒中發生 0.63 例敗血癥。在 2012 年至 2020 年的研究期間,該比率從每年每 1,000 名新生兒中發生 0.74 例下降到 0.34 例。
重要的平衡行為
敗血癥,有時也稱為血液中毒,是一種由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引起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心臟、肺、腦和腎臟等器官可能會受到影響,必須立即開始治療。
另一方面,抗生素會破壞正常的菌群,而正常的菌群對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來說,是比較敏感的。過度使用抗生素也會增加成為抗生素耐藥菌攜帶者的風險。
“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方法是對有感染風險但無癥狀的新生兒進行持續篩查。在懷疑敗血癥的情況下,如果懷疑程度顯著降低且血液培養結果保持陰性,則可以縮短抗生素治療時間,”Johan Gyllensvärd 說。
他總結道:“需要不斷評估新生兒抗生素使用的指南,以優化有效的敗血癥護理和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之間的平衡,以改善長期健康。”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