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難以治療納米藥物借助細菌可提供幫助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惡性堡壘,被致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包圍,保護它們免受免疫細胞和免疫療法的侵害,而這些免疫療法對治療其他癌癥很有效。根據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團隊最近發表的研究結果,利用細菌滲透到癌癥防御工事并輸送這些藥物可能有助于治療胰腺癌。以下是需要了解的內容:
腫瘤膠原蛋白是一道堅固的屏障:胰腺癌以其致命性而聞名,是常見癌癥中五年生存率最低的癌癥之一。盡管該疾病預后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但本研究的重點是許多胰腺腫瘤周圍的基質,它是治療的有效屏障。
這道屏障由膠原蛋白、結締組織、促進纖維化的蛋白質和其他細胞組成。最近的研究強調了這道屏障在抵抗免疫療法治療嘗試方面的作用——免疫療法通過刺激或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例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通過分析患者的腫瘤樣本,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基因證據,表明一種特定類型的膠原蛋白(稱為致癌膠原蛋白)確實是免疫療法治療的障礙。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藥學院助理教授胡全音 (Quanyin Hu)表示:“如果我們想使用免疫療法治療這些胰腺癌,那么由免疫抑制細胞、膠原蛋白和其他細胞組成的致密細胞外基質是一個關鍵問題。”胡與胰腺外科醫生、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外科系助理教授Sean Ronnekleiv-Kelly合作領導了這項研究。
基于細菌的滲透:胡是細胞工程方面的專家,這些細胞可用作潛在的治療劑或藥物輸送載體。在這項研究中,胡的實驗室應用了一種既能穿透堅韌的膠原屏障又能輸送免疫治療“納米藥物”的細菌,該研究于 4 月發表在《醫學》雜志上。
研究團隊選擇了一種大腸桿菌菌株作為藥物輸送載體,這種菌株在人類中有著安全使用記錄,并且對腫瘤等低氧環境有親和力。
胡和他的同事設計了“蛋白質籠”,其中含有一對藥物——一種分解膠原蛋白,另一種是抗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并將它們附著在大腸桿菌上。
胡教授說: “大腸桿菌具有很強的運動能力,這意味著它可以自行移動,并積極瞄準腫瘤等缺氧環境。我們發現它能夠深入腫瘤部位來輸送藥物。”
該方法在動物模型中顯示出良好的前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小組在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小鼠模型中測試了其基于大腸桿菌的輸送系統。PDAC 是最常見和致命的胰腺癌形式,也是該研究的重點。
與接受其他治療的小鼠相比,使用含有治療劑的細菌治療的小鼠的腫瘤生長延遲,并且生存期明顯延長。
尸檢分析還顯示,用攜帶納米藥物的大腸桿菌治療的腫瘤在所有治療方法中抗癌免疫細胞的浸潤程度最高。
胡教授表示:“目前,PDAC 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我希望這種治療方法最終能夠改善生存和預后。”
雖然這種治療方法有望用于治療胰腺癌和其他具有堅韌膠原屏障的惡性腫瘤,但胡的團隊正致力于在動物模型上改進和簡化這種方法,潛在的臨床試驗仍需一段時間。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