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在早期宇宙中發現原球狀星團
天文學家利用 NASA/ESA/CSA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SPT 0615-JD1 (也稱為宇宙寶石弧)內發現了至少五個年輕的球狀星團,這是一個強透鏡星系,在宇宙誕生 4.6 億年后就已存在。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奧斯卡克萊因中心的天文學家安吉拉·阿達莫博士說:“這些星系被認為是使早期宇宙重新電離的強烈輻射的主要來源。”
“宇宙寶石弧的特別之處在于,借助引力透鏡,我們實際上可以將星系解析到秒差距的尺度。”
SPT 0615-JD1 最初是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透鏡星系團SPT-CL J0615-5746圖像中發現的,該星系團位于繪架座,距離我們約 77 億光年。
借助韋伯望遠鏡,阿達莫博士和同事現在可以看到恒星的形成地點和分布情況,其方式類似于使用哈勃望遠鏡研究當地星系。
韋伯的視角為研究如此空前距離的恒星形成和嬰兒星系的內部運作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韋伯望遠鏡在近紅外波長范圍內具有驚人的靈敏度和角度分辨率,再加上巨大的前景星系團提供的引力透鏡,才使得這一發現成為可能。沒有其他望遠鏡能夠做出這樣的發現,”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拉里·布拉德利博士說
“當我們第一次打開韋伯圖像時,驚訝和震驚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亞當博士說。
“我們看到了一小串亮點,從一邊鏡像到另一邊——這些宇宙寶石是星團。”
“如果沒有韋伯,我們就不會知道我們正在觀察如此年輕的星系中的星團。”
天文學家指出,他們的發現聯系了多個科學領域。
阿達莫博士說:“這些結果提供了直接證據,表明在再電離時代,原球狀星團在暗淡星系中形成,這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些星系如何成功使宇宙再電離。”
“這一發現也對球狀星團的形成及其初始特性施加了重要的限制。”
“例如,在星系團中發現的高恒星密度為我們提供了其內部發生的過程的第一個跡象,為可能形成非常大的恒星和黑洞種子提供了新的見解,這兩者對于星系演化都很重要。”
未來,該團隊希望建立一個可以實現類似分辨率的星系樣本。
“我相信,早期宇宙中還有其他類似的系統等待被發現,這使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早期星系,”博洛尼亞天體物理和空間科學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埃羅斯·范澤拉博士說。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志上。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