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表情豐富的人更受喜愛社交更成功
對 1,500 多個自然對話的分析表明,人類可能已經進化出更復雜的面部肌肉運動來幫助我們彼此建立聯系。
在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員假扮為 52 人進行半結構化視頻通話的參與者,記錄各種日常場景中的自然反應和表情。
對話設計為涉及一系列行為,包括傾聽、幽默、尷尬和沖突。為了測試抑制面部表情的能力,參與者還被要求保持面部靜止,而他們的伴侶則試圖讓他們動起來。
隨后,同樣的受試者在試圖實現社交目標時,錄制了自己面部的簡短視頻片段,例如看起來友好、表現出威脅性以及表達不同意見但不被討厭。
隨后,研究人員向 170 多人展示了精選的視頻通話和錄音片段,并要求他們對所傳達的情緒和表情進行評分,以了解參與者的“可讀性”以及他們的可愛程度。
使用 FACS(面部動作編碼系統)計算每個參與者的面部表情,這是一種測量面部肌肉活動的方法。
為了在更大范圍內測試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對現有數據集中的 1,456 名陌生人之間的非腳本視頻對話進行了跟蹤分析,對話雙方對彼此的喜歡程度進行評分。
根據 FACS 結果和其他公認的指標對喜愛度評分進行了分析,科學家發現,富有表現力的參與者更受獨立評分者和對話伙伴的喜愛。
研究還發現,他們更容易被讀懂,并且能夠更好地調整面部行為來實現社交目標。
在沖突場景中,參與者在研究獎勵支付方面得到了不利的待遇,那些在談判中既同意又善于表達的人被發現能取得更好的結果。
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兼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艾恩·卡瓦納博士 (Dr Eithne Kavanagh) 表示:“這是第一項大規模研究現實世界互動中的面部表情的研究。
“我們的證據表明,面部表情與積極的社會結果相關。這表明,表情更豐富的人更能吸引社交伙伴并建立關系。它在解決沖突方面也可能很重要。”
這項研究是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項目的一部分, 由南洋理工大學的布里奇特·沃勒教授領導。面部表情的個體差異:社會功能、面部解剖和進化起源(FACEDIFF)是一個跨學科項目,旨在研究面部表情的進化及其如何影響個人的社交活動。
沃勒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在進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可能解釋了為什么人類進化出了比其他物種更復雜的面部表情——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牢固的聯系,更好地融入社會。”
南洋理工大學心理學系的Eithne Kavanagh 博士、Jamie Whitehouse 博士 和 Bridget Waller 教授在《科學報告 》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面部表情豐富對社交有利》的文章。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