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與AI時代的云磁共振成像系統
磁共振成像 (MRI) 在現代醫學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球醫療機構每年產生數 PB 的關鍵數據。然而,大數據存儲、數據可訪問性、數據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戰阻礙了其進一步增強全球醫療保健的潛力。
為此,廈門大學屈小波教授及其研究團隊開發了云磁共振系統。這個新平臺促進了無縫數據共享并提高了醫療機構之間的診斷能力。
“管理 MRI 數據的傳統方法面臨重大限制,從存儲限制到合作研究障礙,”曲教授解釋道。“我們的云 MRI 系統將利用分布式云計算、超高速 6G 帶寬、邊緣計算、聯合學習和區塊鏈技術的力量來應對這些挑戰。”
Cloud-MRI 系統的核心是能夠將 MRI 重建所必需的 k 空間原始數據以 ISMRMRD 格式上傳到統一服務器或本地邊緣節點,ISMRMRD 格式是 MRI 研發的標準供應商中立文件格式。這有助于快速重建圖像并實現先進的人工智能 (AI) 驅動的任務,從而顯著提高診斷效率。
“第一代云MRI系統已在https://csrc.xmu.edu.cn/CloudBrain.html上線,實現了多供應商數據讀取、基于AI的MRI圖像重建、放射科醫生的盲圖像質量評估、代謝譜分析和可視化AI編程(無需編碼),”曲教授強調,“我們預計成功的云MRI系統將對醫療診斷和患者護理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研究團隊在 KeAI 期刊《磁共振快報》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聯系作者:曲小波,廈門大學電子科學系、福建省等離子體與磁共振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研究所、國家醫療健康數據科學研究院、智能儀器與設備學科,廈門 361005。電子郵箱地址:quxiaobo@xmu.edu.cn
科愛出版社由愛思唯爾和中國科學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創立,旨在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優質研究成果。2013 年,我們的重點轉向開放獲取出版。目前,我們自豪地出版了 100 多種世界一流的開放獲取英語期刊,涵蓋所有科學學科。其中許多期刊是我們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 (NSFC) 等知名學會和學術機構合作出版的。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