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源自佛教禪宗思想,最早出自唐代禪師神秀與慧能的偈語之爭。其中,“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禪宗六祖慧能對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回應。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體現了禪宗“頓悟”派的思想。
一、
“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字面意思是:“本來就沒有一物(即沒有煩惱、執著、外相),哪里會沾染塵埃(即煩惱、雜念)呢?”這句詩表達了禪宗的核心思想——眾生本性清凈,不需外修,只需覺悟自心。
1. “本無一物”
指人的本性原本清凈無染,沒有煩惱、欲望和執著。這是禪宗“佛性本凈”的觀點,認為一切煩惱皆因妄想而生,非本有。
2. “何處惹塵埃”
“塵埃”象征煩惱、雜念、執著等。這句話是在說,既然本性清凈,那么這些煩惱是從哪里來的?其實它們只是人心的幻象,并非真實存在。
因此,這句話強調的是“頓悟成佛”,即不需要通過長期修行或外在努力來凈化心靈,只要覺悟自性,就能解脫。
二、表格展示
項目 | 內容 |
出處 | 禪宗六祖慧能對神秀偈語的回應 |
原文 | 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字面意思 | 本來沒有一物,哪會沾染塵埃? |
含義 | 眾生本性清凈,無需外修;煩惱源于妄想,非本有 |
哲學思想 | 禪宗“頓悟”派思想,強調自性清凈 |
對比對象 |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漸修派) |
實際應用 | 提醒人們放下執著,回歸本心,覺悟自性 |
現代意義 | 在快節奏生活中,提醒人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清明 |
三、結語
“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僅是禪宗思想的精華,也是一句富有智慧的人生格言。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清凈不在外在的修行,而在內心的覺悟。當我們不再執著于外在的得失、名利、情緒時,自然就能達到“無掛無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