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是什么意思】“摧枯拉朽”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力量強大、勢不可擋,能夠輕易地摧毀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某種強大的力量在面對脆弱對象時的壓倒性優勢。
一、成語解析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摧枯拉朽 |
拼音 | cuī kū lā xiǔ |
出處 | 出自《后漢書·王符傳》:“若火之燎原,風之震山,摧枯拉朽,無有能當者。” |
釋義 | 比喻力量強大,輕而易舉地摧毀衰敗或虛弱的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書面語,形容戰爭、改革、發展等過程中的強勢推進。 |
近義詞 | 勢如破竹、勢不可擋、雷霆萬鈞 |
反義詞 | 舉步維艱、力不從心、寸步難行 |
二、使用場景舉例
1. 軍事領域:
“敵軍士氣低落,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突破防線。”
2. 社會變革:
“這場改革像一陣風暴,摧枯拉朽地掃除了舊制度的殘余。”
3. 科技發展:
“新技術的出現,正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改變著整個行業。”
三、常見誤用提醒
- 錯誤用法:
“他一個人就摧枯拉朽地解決了所有問題。”(此句中“摧枯拉朽”多用于形容整體力量或趨勢,而非個人能力。)
- 正確表達:
“他所在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勢完成了任務。”
四、總結
“摧枯拉朽”是一個形象生動、富有力量感的成語,常用于強調一種壓倒性的優勢或不可阻擋的趨勢。在使用時需注意其適用范圍,避免誤用。通過了解其出處、含義和用法,可以更好地在寫作或口語中恰當運用這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