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全文是什么】“春風十里揚州路”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一句詩,出自他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這句詩以其優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成為杜牧詩歌中的經典之作。本文將對這首詩進行簡要總結,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關信息。
一、詩歌背景與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晚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詩人。他的詩風清新自然,擅長詠史懷古,也善于描繪江南風景。他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寄揚州韓綽判官》是杜牧寫給好友韓綽的一首詩,表達了他對揚州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詩歌原文及賞析
原文:
> 青山隱隱水迢迢,
> 秋盡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橋明月夜,
> 玉人何處教吹簫?
詩句解析:
- 青山隱隱水迢迢:遠處青山連綿不斷,江水悠長遙遠。
- 秋盡江南草未凋:雖然已是深秋,但江南的草木依然繁茂,沒有凋零。
- 二十四橋明月夜:在月光下的二十四橋邊,景色格外清幽。
- 玉人何處教吹簫:不知那位美人(玉人)如今在哪里吹簫,寄托了詩人對昔日美好時光的懷念。
其中,“春風十里揚州路”并非原詩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據詩意衍生出的表達方式,常用來形容揚州的繁華與美麗。
三、總結與表格展示
項目 | 內容 |
詩歌名稱 | 《寄揚州韓綽判官》 |
作者 | 杜牧(唐代) |
詩句出處 | “春風十里揚州路”并非原詩中內容,為后人引用或改編的表達方式 |
原詩內容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詩歌主題 | 懷念揚州生活,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
詩歌風格 | 清新自然,富有畫面感,情感細膩 |
代表詩句 |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后世影響 | 成為描寫江南風光和友情的經典詩句,廣為傳誦 |
四、結語
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雖篇幅不長,卻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唐代詩歌的藝術魅力。而“春風十里揚州路”作為后人對揚州美景的詩意概括,也體現了人們對這座古城的喜愛與向往。通過這首詩,我們不僅感受到杜牧對自然與友情的深情,也領略到了古代文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