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的意思解釋】“莫須有”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宋代的歷史典故,常用來形容沒有事實根據、憑空捏造的指控或罪名。該詞最早出現在《宋史·岳飛傳》中,原文為:“獄具,獄吏問曰:‘卿何不招?’飛曰:‘天日昭昭!吾何罪?’……獄卒以鐵撾擊其肋,血流被面,卒不承。獄吏又曰:‘卿何不自誣?’飛曰:‘莫須有。’”這里的“莫須有”意為“也許有”,但實際是岳飛在面對無端指控時的無奈回應。
后來,“莫須有”逐漸演變為一個帶有貶義的詞語,用來指代毫無根據的指控或冤假錯案,強調其虛假性與不公正性。
“莫須有”原意為“也許有”,后引申為“憑空捏造、無中生有”的意思。它多用于批評那些沒有證據卻強行定罪的行為,常見于歷史、文學及日常表達中,具有較強的諷刺意味。
表格說明:
詞語 | 莫須有 |
拼音 | mò xū yǒu |
出處 | 《宋史·岳飛傳》 |
原意 | “也許有”(表示不確定) |
現代含義 | 憑空捏造、無中生有、沒有證據的指控 |
用法 | 多用于批評、諷刺、譴責無根據的指控或冤案 |
近義詞 | 子虛烏有、無中生有、捕風捉影 |
反義詞 | 真實可靠、確鑿無疑、有據可查 |
例句 | 他被誣陷貪污,實屬莫須有。 |
通過以上總結和表格,可以清晰理解“莫須有”這一成語的來源、含義及使用場景,幫助讀者在實際語言環境中正確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