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百戰穿金甲全詩】“黃沙百戰穿金甲”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是邊塞詩中的經典之作。這首詩通過描繪邊疆戰士在艱苦環境中的英勇奮戰,表達了將士們保家衛國、不畏艱險的精神風貌。
一、詩歌原文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句詩出自《從軍行》其四:
>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詩歌背景與
項目 | 內容 |
作者 |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 |
詩名 | 《從軍行》其四 |
創作背景 | 描寫邊疆將士戍邊生活,表現戰爭的艱苦與將士的忠誠 |
主題思想 | 表達將士們誓死守衛邊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信念 |
詩句含義 | “黃沙百戰穿金甲”:形容戰士們經歷了無數次戰斗,盔甲早已破損;“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誓死攻下敵方要塞的決心 |
藝術特色 | 意象雄渾,語言簡練,情感激昂 |
三、詩句解析
- “黃沙百戰穿金甲”
這一句描繪了邊疆戰士在風沙中歷經百戰,身上的鎧甲早已被戰火磨破。它不僅展現了戰爭的殘酷,也體現了戰士們的堅韌與無畏。
- “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常為中原王朝的邊患。此句表達了戰士們誓死也要攻破敵人的決心,哪怕犧牲生命也不退縮。
四、歷史與文化意義
《從軍行》系列詩是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盛唐時期邊疆戰爭的現實和將士的豪情壯志。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更是成為后世傳頌的經典名句,常用于激勵人們面對困難時要有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五、總結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僅是對邊疆戰士艱苦生活的寫實,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傳遞出一種不怕犧牲、勇于拼搏的英雄氣概,至今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
表格總結:
項目 | 內容 |
詩句出處 | 《從軍行》其四 |
作者 | 王昌齡 |
詩句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主題 | 邊塞戰爭、將士忠勇 |
含義 | 表現戰士在艱苦環境中堅持戰斗、誓死不歸的精神 |
文化價值 | 邊塞詩代表作,體現盛唐士人精神風貌 |
如需進一步了解《從軍行》其他篇目或王昌齡的其他作品,可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