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這句詩雖然簡短,卻描繪出一幅寧靜而富有詩意的鄉村畫卷。它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首啟蒙童謠,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古詩,因此在文學史上并不常見于正式的詩詞集之中。
這首童謠語言樸素、節奏明快,非常適合兒童學習和記憶。其內容通過數字的運用,將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意境。“一去二三里”描述的是從起點出發,行進二三里路的距離;“煙村四五家”則描繪了遠處村莊中炊煙裊裊、人家稀疏的情景,給人一種閑適、恬靜的感覺。
盡管這首童謠的作者已不可考,但它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會用它來引導孩子認識數字、理解自然,并培養對生活的觀察力與想象力。
此外,“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也常被引用在現代文學作品或藝術創作中,作為描繪田園風光的典型意象。它的簡潔與美感,使其超越了時代的界限,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獨特的符號。
總的來說,這首童謠雖不似唐詩宋詞那般深邃,但正是這種質樸無華的語言風格,讓它在民間流傳至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