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原文】“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出自清代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27回,是林黛玉所作《葬花吟》中的名句。這句詩以凄美哀婉的筆調,表達了對生命無常、青春易逝的深刻感慨,也體現了林黛玉敏感多愁的性格特征。
一、原文背景與出處
《葬花吟》是《紅樓夢》中林黛玉在春天看到落花時所作的一首長詩,借花自喻,抒發了她對自身命運的憂慮和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無奈。其中“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兩句,正是全詩情感的高潮部分,象征著美好事物的終結與個體生命的脆弱。
二、詩句解析
詞語 | 含義 | 意象 |
一朝 | 一旦、突然 | 表示時間的快速流逝,暗示人生的無常 |
春盡 | 春天結束 | 象征美好的時光即將過去 |
紅顏老 | 美麗容顏衰老 | 指代青春美貌的消逝 |
花落 | 花朵凋謝 | 象征美好事物的消亡 |
人亡 | 人去世 | 暗示生命的短暫與不可逆轉 |
兩不知 | 兩者都不知曉 | 表達一種無奈與茫然的情緒 |
三、文化內涵與情感表達
1. 生命無常:詩句揭示了世間萬物皆有盛衰,美麗與青春終將消逝,無法長久。
2. 孤獨與無助:林黛玉在詩中表現出一種深沉的孤獨感,仿佛世界對她而言是冷漠而無情的。
3. 自我寄托:通過“花落人亡”,她寄托了自己對命運的不滿與對未來的悲觀預期。
4. 悲劇色彩:整首詩充滿哀傷情緒,為林黛玉最終的悲劇結局埋下伏筆。
四、文學價值與影響
- 語言優美:詩句用詞典雅,意境深遠,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
- 人物塑造:通過此詩,讀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林黛玉的性格與內心世界。
- 主題深化:該句強化了《紅樓夢》中“人生如夢”的核心主題,增強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五、總結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不僅是林黛玉個人情感的寫照,也是《紅樓夢》整體悲劇氛圍的重要體現。它以簡練的語言傳達出深刻的哲理,展現了作者對人生、愛情與命運的深刻思考。
項目 | 內容 |
出處 | 《紅樓夢》第27回《葬花吟》 |
作者 | 曹雪芹 |
情感基調 | 哀婉、憂郁、悲涼 |
主題 | 生命無常、青春易逝、命運無奈 |
文學價值 | 高度的藝術性與思想性 |
人物象征 | 林黛玉的命運與性格 |
如需進一步探討《葬花吟》的其他內容或相關人物分析,可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