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字有什么意思】“履”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在漢語中具有多種含義,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使用方式,其意義也有所不同。本文將對“履”字的常見含義進行總結,并通過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履字的基本含義
1. 鞋子:在古代,“履”指的是穿在腳上的鞋,如“布履”、“草履”等。
2. 踩踏、行走:引申為“踩、走”的動作,如“履險”、“履冰”。
3. 履行、實行:表示按照約定或規定去做事,如“履行職責”、“履責”。
4. 職位、官職:有時也指人的職務或身份,如“任職履歷”。
5. 年歲、經歷:在某些語境下,“履”也可表示一個人的經歷或年齡,如“人生履歷”。
二、履字的用法舉例
詞語 | 含義說明 | 例子/出處 |
布履 | 布制的鞋子 | 《詩經》:“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
履險 | 走過危險的地方 | 《左傳》:“履危而安,未之有也。” |
履行 | 按照承諾或規定執行 | “他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
履歷 | 個人的工作或學習經歷 | “他的履歷非常豐富。” |
履霜 | 腳踩霜雪,比喻危險臨近 | 《易經·坤卦》:“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
三、總結
“履”字雖然簡單,但在不同語境中有豐富的含義。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品——鞋子,也可以引申為抽象的動作或責任。在現代漢語中,“履”多用于書面語,尤其是在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
了解“履”字的多種含義,有助于我們在閱讀或寫作時更準確地把握其用法,避免誤解或誤用。
結語
“履”字雖小,卻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是作為衣物、行為還是職責,“履”都在我們的語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掌握它的不同含義,是提升語言理解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