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文言文原文】《大學》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原為《禮記》中的一篇,后被宋代朱熹單獨抽出,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載體。《大學》主要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強調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政治之間的關系。其核心思想在于“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并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一、
《大學》以簡明扼要的語言,系統地論述了人生修養的路徑和理想目標。文章開篇即點明主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根本道理在于彰顯光明的德性,親近民眾,最終達到至善的境界。接著,文章詳細說明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八個步驟,即“八條目”,從“格物”到“平天下”,層層遞進,形成一個完整的道德修養體系。
此外,《大學》還強調了“慎獨”、“誠其意”等概念,指出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要保持內心的真誠和端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修身的目標。
二、《大學》文言文原文節選及釋義
原文 | 釋義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彰顯光明的德性,在于親近民眾,在于達到至善的境界。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 知道目標之后才能有堅定的方向,方向堅定后才能內心寧靜,內心寧靜后才能安穩,安穩后才能思慮周全,思慮周全后才能有所收獲。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 探究事物的道理之后才能獲得真知,獲得真知后才能心意真誠,心意真誠后才能心正,心正后才能修身,修身之后才能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后才能治理國家,國家治理好后才能天下太平。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 想要修養自身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心思的人,首先要使心意真誠;想要心意真誠的人,首先要獲得知識。 |
三、總結
《大學》作為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獻,不僅是一部關于修身治國的經典,更是一部指導人們如何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的實踐指南。其提出的“八條目”體系,構成了中國古代士人追求理想人格的重要路徑。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最終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體現了儒家對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深刻思考。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大學》所倡導的道德修養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提醒我們,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實現社會和諧與國家安定的基礎,唯有不斷自省、自修,才能走向真正的“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