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犀擢象是什么意思】“拔犀擢象”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提拔犀牛、選拔大象”,比喻選拔人才時注重其德行與才能,強調以德為先、以才為輔的用人原則。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國家或組織在選拔官員或人才時,能夠識別真正有德有才的人,不唯親、不唯資歷,而是重實際能力與品德。
一、成語釋義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拔犀擢象 |
拼音 | bá xī zhuó xiàng |
出處 | 出自《左傳·昭公七年》:“拔犀擢象,國之良也。” |
釋義 | 比喻選拔人才時注重德行與才能,強調以德為先、以才為輔的用人原則。 |
用法 | 多用于褒義,形容國家或組織能公正、合理地選拔人才。 |
二、成語來源
“拔犀擢象”最早見于《左傳》,原意是說挑選犀牛和大象這樣的珍貴動物,象征著對優秀人才的重視。后來引申為選拔賢才,強調選人時應注重其品德和能力,而非其他因素。
三、使用場景
場景 | 應用舉例 |
官員選拔 | 在古代,皇帝或朝廷選拔官員時,若能“拔犀擢象”,則說明用人公正、識人有道。 |
企業招聘 | 企業在招聘中若注重員工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也可用此成語來形容其用人標準。 |
教育評價 | 教育機構在選拔優秀學生或教師時,若強調德才兼備,也可引用該成語。 |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別 | 成語 |
近義詞 | 任人唯賢、知人善任、求賢若渴 |
反義詞 | 唯親是用、任人唯親、埋沒人才 |
五、總結
“拔犀擢象”是一個富有文化底蘊的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重視德才兼備、公正用人的重要思想。它不僅適用于古代官場,也適用于現代企業管理、教育選拔等多個領域,具有現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通過了解這一成語的含義、出處及用法,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古人對人才選拔的智慧,也能在今天的工作與生活中更加注重品德與能力并重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