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書原文及翻譯】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其文章風格雄渾有力,語言精煉。《答李翊書》是他寫給學生李翊的一封回信,內容主要圍繞“文”與“道”的關系展開,強調了文章應以“道”為本,同時也要注重辭章的修飾。以下是對《答李翊書》的原文、翻譯以及核心觀點的總結。
一、原文節選(部分)
> “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 “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之學,必先有志于道。”
二、翻譯(部分)
> “只求去掉陳舊的言辭,這真是很難啊!”
> “氣,就像水一樣;言,就像漂浮在水上的東西。水多,那么無論大的還是小的東西都能浮起來。氣充沛,那么言辭的長短和聲音的高低都會自然合適。”
> “所謂文章,一定是內心有所積累,所以君子學習,首先要立志于‘道’。”
三、核心觀點總結
內容 | 解釋 |
“惟陳言之務去” | 強調寫作要避免使用陳詞濫調,追求語言的新鮮感和獨特性。 |
“氣盛則言宜” | 韓愈認為文章的氣勢決定了語言的表現力,氣足則言辭自然流暢。 |
“文以明道” | 文章的目的是闡明道理,即“文以載道”,強調內容重于形式。 |
“學必先有志于道” | 學習文章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即追求“道”,而非單純追求文采。 |
四、文章結構分析
韓愈在這封信中,通過回應學生的提問,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文學主張。他指出:
- 文章應以“道”為核心,不能只追求華麗的辭藻;
- 語言的表達要自然流暢,不應刻意雕琢;
- 寫作需要內在修養的積累,而不是靠技巧堆砌。
這些觀點不僅體現了韓愈的文學理念,也對后世的古文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五、總結
《答李翊書》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文章,韓愈在其中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核心主張,強調文章應服務于“道”,并注重內在修養與語言表達的統一。通過這篇書信,我們不僅能了解韓愈的文學觀,也能感受到他對弟子的殷切期望與指導。
如需完整原文及逐句翻譯,可進一步查閱《昌黎先生集》或相關古籍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