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悲秋常作客的原文及譯文】一、
“萬里悲秋常作客”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登高》一詩,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該句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身處異鄉的孤獨與憂愁,情感深沉,意境深遠。通過分析原句的出處、作者背景以及翻譯方式,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其內涵。
為了便于閱讀和學習,本文以加表格的形式,對“萬里悲秋常作客”的原文、出處、作者、釋義、翻譯等內容進行了整理和歸納。
二、原文及譯文對照表
項目 | 內容 |
原文 | 萬里悲秋常作客 |
出處 | 《登高》(唐·杜甫) |
作者 | 杜甫 |
詩句背景 | 此句寫于杜甫晚年,當時他漂泊西南,生活困頓,內心充滿憂國憂民之情,也帶有個人漂泊之苦。 |
字面解釋 | “萬里”指遠行;“悲秋”為秋天帶來的悲傷情緒;“常作客”意為經常漂泊在外。 |
翻譯 | 在漫長的旅途中,每逢秋日便常常漂泊他鄉。 |
情感表達 | 表達了詩人長期漂泊、孤獨無依的凄涼心境,同時也暗含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
三、補充說明
杜甫的這首《登高》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全詩情感沉郁,語言凝練,是杜甫晚年思想和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其中“萬里悲秋常作客”一句,不僅展現了詩人的個人遭遇,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普遍命運。
在翻譯時,應盡量保留原句的意境與情感,避免過于直譯而失去詩意。例如,“萬里”可以理解為“漫長的旅程”或“遙遠的地方”,“悲秋”則可譯為“秋季的哀愁”或“秋天的悲傷”。
四、結語
“萬里悲秋常作客”不僅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名句,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表達漂泊與孤獨的經典表達之一。通過對其原文、出處、翻譯及情感的分析,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創作精神與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