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然則士者,懷瑾握瑜,抱經世之才,抱濟民之心,而常處困厄之中,不遇其時也。
昔我先賢董子,少學儒術,長通百家,以春秋大義,立天人三策。其言曰:“王者必改制易服,所以明德于新天下。”又云:“天不變,道亦不變。”此皆深思遠慮,欲匡扶社稷,安養黎民者也。然而當其時,漢武帝雖嘉其才,終未盡用其志。豈非命乎?豈非運乎?
士之不幸,在于懷才而不得展,立志而不得行。蓋世有風云變幻,時有興衰更替。若夫良馬伏櫪,壯士空老,則雖有千般抱負,亦不過紙上談兵耳。
故嘆曰:士之不遇,如月隱云間,星沉夜海。雖有光輝,難照人間。然則君子之道,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是以圣賢垂范,百代傳頌,終成千古文章。
嗚呼!愿后來之士,知所從來,明所向方。茍有才德,當自強不息;遇有機遇,須盡力以赴。如此,則雖遇坎坷,亦可坦然面對矣。
此賦之作,聊表感懷,非敢妄議古事,唯愿激勵后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