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詰居士”這一名稱,聽起來似乎有些陌生,但它實際上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許多古籍、詩詞賞析或文學研究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摩詰居士”這個稱呼,但許多人對它的讀音并不清楚,甚至有人誤讀為“mó jié jū shì”。
那么,“摩詰居士”的正確讀音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摩”字的拼音是 mó,不是“mā”或“mò”。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在漢語中多用于人名、地名或佛教術語中。比如“摩訶”、“摩尼”等,都讀作 mó。
接下來是“詰”字,它的拼音是 jié,而不是“jí”或“jiē”。這個字在現代漢語中相對少見,但在古代文人中卻常被用作字號或別名。例如,“摩詰”便是王維的字,意為“寂靜無言”,體現出他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寧靜的性格。
至于“居士”,則是一個較為常見的詞匯,拼音為 jū shì,指的是信奉佛教的在家修行者,也可泛指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在古代,許多文人雅士喜歡自稱為“居士”,以表達自己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因此,“摩詰居士”的正確讀音應為:mó jié jū shì。
為什么“摩詰居士”是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音樂家,被后世尊為“詩佛”。他的詩歌以山水田園為主,意境深遠,語言清新自然,代表作如《山居秋暝》《鹿柴》《相思》等,至今仍廣為傳誦。
“摩詰”二字,取自梵語“Mārga”(意為“道路”)和“J?āna”(意為“智慧”)的組合,象征著修行的道路與智慧的結合。而“居士”則是他對自身身份的一種謙稱,既體現了他對佛教的信仰,也展現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安寧的生活態度。
小結
“摩詰居士”這一稱號,不僅是王維的別名,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一位詩人對自然、人生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了解其正確讀音,不僅有助于我們在閱讀古籍或欣賞詩詞時更加準確,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位“詩佛”的人格魅力與藝術成就。
所以,下次聽到“摩詰居士”這個詞時,記得正確發音是:mó jié jū 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