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出處及原文翻譯】一、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年幼子女的憐愛與無奈。詩中通過描繪月夜下的孤獨景象,抒發(fā)了詩人對親人的深切懷念。
以下是對該詩句的出處、作者、原文及翻譯的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便于查閱和理解。
二、表格展示
項目 | 內(nèi)容 |
詩句 |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出處 | 《月夜憶舍弟》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原文 |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翻譯 | 戍鼓聲斷了行人,邊塞的秋天只有一聲孤雁鳴叫。 露水從今晚開始變白,月亮卻依舊照著故鄉(xiāng)。 有兄弟卻都離散,沒有家可以詢問生死。 寄出的書信長久無法送達,更何況戰(zhàn)爭還沒有停止。 遠望心疼小兒女,他們還不懂得思念長安。 |
三、簡要解析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句,情感細膩,富有畫面感。杜甫在戰(zhàn)亂中思念親人,尤其是年幼的兒女,他們尚不知曉何為“長安”,也不懂為何要“憶”。這種無知與純真,反襯出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與無奈,也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此詩雖短,但情感真摯,語言凝練,是杜甫思鄉(xiāng)詩中的代表作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或相關背景,可繼續(xù)查閱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