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嶺釋義及出處】“崇山峻嶺”是一個常見的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高大險峻的山峰連綿不絕的景象。這個詞語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學色彩,也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或比喻艱難險阻的環境。以下是對“崇山峻嶺”的釋義及其出處的總結。
一、釋義
詞語 | 釋義 |
崇山峻嶺 | 指高大而險峻的山嶺,形容山勢雄偉、連綿不斷。多用于描寫自然風光或比喻困難重重的環境。 |
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崇山”指高大的山,“峻嶺”指陡峭的山嶺。兩者結合,形象地描繪出山巒疊嶂、氣勢磅礴的景象。
二、出處
出處 | 內容摘錄 | 說明 |
《晉書·王羲之傳》 | “崇山峻嶺,幽谷深澗。” | 這是最早出現“崇山峻嶺”的文獻之一,描述的是山川壯麗的景色。 |
《水滸傳》 | “只見那山勢崢嶸,崇山峻嶺,云霧繚繞。” | 在古典小說中,“崇山峻嶺”被用來渲染環境氛圍,增強畫面感。 |
現代文學作品 | 如《西游記》《紅樓夢》等均有類似用法 | 表現自然景觀或象征人生道路的艱難。 |
從古至今,“崇山峻嶺”一直被廣泛使用,既可用于寫景,也可用于抒情或比喻人生之路的坎坷與挑戰。
三、常見用法與語境
1. 描寫自然風光:如“我們站在山頂,俯瞰崇山峻嶺,心中充滿敬畏。”
2. 比喻困難重重:如“創業之路猶如崇山峻嶺,充滿挑戰。”
3. 文學修辭:在詩詞、散文中常用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畫面感。
四、總結
“崇山峻嶺”是一個富有意境的成語,既有具體的自然景觀描寫,也有抽象的人生寓意。其出處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后被廣泛應用于文學和日常表達中。無論是作為風景描寫,還是作為人生隱喻,它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通過了解它的釋義與出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漢語中的獨特地位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