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草堂記原文及翻譯廬山草堂記原文及譯文】一、文章總結
《廬山草堂記》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所寫的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他在廬山修建草堂的過程和心境。文章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以及追求寧靜生活的理想。文中不僅有對草堂建筑的描寫,還表達了作者在仕途之外尋求心靈歸宿的愿望。
本文通過文字與表格的形式,對《廬山草堂記》的原文內容進行梳理,并提供相應的翻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
二、原文與翻譯對照表
原文 | 翻譯 |
余自幼多疾,不能任事,遂以閑散為業。 | 我從小體弱多病,不能承擔繁重事務,于是以閑適安逸為生活之道。 |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 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 |
居易既無職事,又無妻兒,獨居于廬山之南,草堂一所。 | 白居易沒有職務,也沒有妻兒,獨自居住在廬山南面,有一座草堂。 |
草堂者,前有竹林,后有溪水,左右皆山。 | 草堂前面有竹林,后面有溪流,左右都是山。 |
夏則涼風徐來,冬則暖陽照臨。 | 夏天涼風徐徐而來,冬天陽光溫暖照耀。 |
春秋之際,鳥語花香,人跡罕至。 | 春秋時節,鳥鳴花香,人跡稀少。 |
予常坐其中,讀經書,觀山水,忘憂樂。 | 我常常坐在其中,讀書看山,忘卻煩惱與快樂。 |
或謂予曰:“子雖貧賤,然志不在于富貴。” | 有人對我說:“你雖然貧窮低微,但志向不在富貴。” |
予曰:“吾志在山水之間,非求富貴也。” | 我說:“我的志向在山水之間,不是追求富貴。” |
三、文章核心思想
《廬山草堂記》通過白居易對草堂的描寫,表達了他對自然的向往與對世俗功名的淡泊。文章不僅記錄了他隱居生活的情景,也反映了其內心世界的寧靜與超脫。這種“退而求其次”的人生選擇,體現了古代士人面對困境時的一種精神寄托。
四、結語
《廬山草堂記》是一篇富有哲理與情感的文章,它不僅展示了白居易的生活狀態,也傳達了他對理想生活的追求。通過原文與翻譯的結合,讀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篇文章的文化價值與思想內涵。
如需進一步探討白居易其他作品或唐代散文風格,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