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以數諫故】一、
“扶蘇以數諫故”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講述了秦始皇長子扶蘇因多次進諫而引發的悲劇結局。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性格剛直,敢于直言,常因反對秦始皇的一些暴政或決策而遭到貶謫。最終,他在秦始皇去世后被趙高與李斯合謀逼死,成為秦朝早期政治斗爭中的犧牲品。
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秦始皇晚年對權力的極度掌控,也揭示了當時朝廷內部的復雜斗爭。扶蘇的死,標志著秦朝統治集團內部的進一步分裂,也為后來陳勝吳廣起義埋下了伏筆。
二、關鍵信息表格
項目 | 內容 |
出處 | 《史記·秦始皇本紀》 |
人物 | 扶蘇(秦始皇長子)、秦始皇、趙高、李斯 |
背景 | 秦始皇晚年,統治日趨嚴苛,扶蘇屢次進諫 |
原因 | 扶蘇因多次勸諫秦始皇,被認為“不孝”,遭貶謫 |
結局 | 秦始皇死后,趙高與李斯合謀,假傳圣旨逼死扶蘇 |
影響 | 扶蘇之死加劇了秦朝內部矛盾,為秦亡埋下隱患 |
意義 | 反映秦朝政治體制的專制與腐敗,體現忠臣難容的悲劇 |
三、延伸思考
扶蘇之死并非偶然,而是秦始皇晚年政治環境下的必然結果。他雖有仁德之心,但面對的是一個不容異議的帝國。他的悲劇也反映出古代中國“忠言逆耳”的傳統困境——忠誠與智慧往往難以在高壓統治下共存。
此外,趙高與李斯的合謀,體現了權臣之間的勾結與權力斗爭,這種現象在后世王朝中屢見不鮮,成為歷史發展的常見模式。
如需進一步探討扶蘇的歷史評價或秦朝政治結構,可繼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