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敗毒散的組成功效與主治】清瘟敗毒散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主要用于治療溫熱病邪引起的高熱、煩躁、口渴、神昏等癥。該方出自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瀉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重癥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中毒性肺炎等。
一、組成成分
清瘟敗毒散由多種中藥組成,各藥配伍精當,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效。其主要組成如下:
藥物名稱 | 性味歸經 | 功效 | 用量(g) |
生石膏 | 辛、甘,大寒 |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 30-60 |
知母 | 苦、甘,寒 |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12-18 |
玄參 | 咸、苦,寒 | 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 15-30 |
石膏 | 辛、甘,大寒 | 同上 | 30-60 |
犀角 | 辛、咸,寒 | 涼血解毒,清心安神 | 3-6(現多以水牛角代用) |
生地黃 | 甘、苦,寒 |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15-30 |
黃連 | 苦,寒 | 瀉火解毒,清熱燥濕 | 9-15 |
黃芩 | 苦,寒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9-15 |
梔子 | 苦,寒 |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 | 9-15 |
連翹 | 苦,微寒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9-15 |
銀花 | 甘,寒 |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 15-30 |
丹皮 | 苦、辛,微寒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9-15 |
大青葉 | 苦,寒 |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 15-30 |
薄荷 | 辛,涼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6-9 |
> 注:犀角現已禁用,臨床多以水牛角替代;具體用量需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調整,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二、功效與主治
清瘟敗毒散以“清熱解毒”為核心,適用于熱毒熾盛、氣血兩燔的證候,常見于急性發熱性疾病中。其主要功效包括:
- 清熱瀉火:用于高熱不退、口干舌燥、煩躁不安。
- 涼血解毒:適用于熱入血分,出現神昏、譫語、斑疹等癥狀。
- 養陰生津:緩解因熱傷津液所致的口渴、便秘等癥。
主治疾病包括: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中毒性肺炎
- 重癥感冒
- 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瘡瘍
- 高熱驚厥、神志異常等
三、使用注意事項
1. 本方性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以免損傷陽氣。
2. 臨床應用時應根據病情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3. 若患者出現便溏、畏寒等陽虛癥狀,應慎用或配合溫陽藥物使用。
4. 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四、總結
清瘟敗毒散作為中醫治療熱毒病癥的重要方劑,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功效,廣泛應用于現代醫學中的重癥感染性疾病。其組方嚴謹,配伍合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在臨床使用中,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確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