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南郭的書生,他聰明好學,但性格有些懶散。他常常覺得自己不需要太努力也能過得不錯,于是便常常偷懶、逃避責任。
有一天,南郭先生在山中散步時,遇到了一只狼。那是一只體型龐大、眼神兇狠的野狼,正蹲伏在一塊巖石旁,似乎在等待什么。
南郭先生嚇得一動不敢動,心里暗暗叫苦:“完了,我今天要死在這里了!”可就在他準備逃跑的時候,狼卻緩緩地站起身來,竟然沒有撲向他,反而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他。
“你……你為什么不吃我?”南郭先生結結巴巴地問。
狼低下了頭,聲音沙啞地說:“我不是來吃你的。我只是想問問你,為什么人類總是害怕我們?”
南郭先生愣住了。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是覺得狼是壞的,是危險的,是應該被獵殺的。
“因為……因為你們是野獸,會傷害人。”他結結巴巴地說。
狼嘆了口氣:“可我們也是為了生存。我們也有家庭,也有孩子。我們不是天生就邪惡的。”
南郭先生沉默了。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狼的認識可能并不全面。他一直以為狼是兇殘的象征,卻從未真正了解它們的處境。
從那天起,南郭先生開始改變。他不再一味地害怕狼,而是嘗試去理解它們。他開始研究狼的生活習性,甚至在山中建立了一個小型的觀察點,記錄狼的行為。
漸漸地,人們發(fā)現(xiàn),這片山林里的狼越來越少,而南郭先生卻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因為他不僅寫出了關于狼的書,還幫助村民與狼建立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后來,有人問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怎么敢和狼說話?”
南郭先生笑著說:“因為我終于明白,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狼,而是我們自己的偏見。”
這個故事傳了很久很久,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一個寓言: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輕易下定論。有時候,看似可怕的敵人,也許只是需要被理解的朋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