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恥未雪,何由成名】“國恥未雪,何由成名”這句話出自《史記·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在面對人生巨大屈辱與痛苦時所發出的感慨。這句話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尊嚴的深切關注,也體現了個人志向與家國情懷之間的深刻聯系。它不僅是一種歷史反思,更是一種精神激勵,提醒人們在國家受辱之時,不應只追求個人名譽,而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一、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強調的是在國家尚未洗刷恥辱、民族尚未復興之前,個人不應急于追求功名利祿。這句話源于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后仍堅持完成《史記》的精神,體現出一種超越個人得失、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從歷史角度看,這句話是對歷代忠臣義士的一種精神鼓勵,也是對那些在國家危難時刻選擇隱忍、堅守、奮斗之人的肯定。它不僅是對個人品格的衡量標準,更是對一個民族精神的呼喚。
二、關鍵點分析(表格)
項目 | 內容說明 |
出處 | 《史記·報任安書》 |
作者 | 司馬遷 |
含義 | 國家未雪恥,個人不應追求名聲;強調家國情懷高于個人名譽 |
歷史背景 | 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被誣陷,遭受宮刑 |
精神內涵 | 超越個人苦難,以國家為重,體現堅韌不拔的精神 |
現代意義 | 鼓勵當代人關注國家發展,不被短期利益所迷惑 |
相關人物 | 諸葛亮、岳飛、文天祥等愛國志士 |
文化影響 | 成為中華文化中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象征 |
三、結語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不僅僅是一句古語,更是一種精神信仰。它提醒我們,在國家和民族面臨挑戰時,個人的價值不應局限于自我成就,而應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這種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維護國家尊嚴、推動民族復興,仍是每一個中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正如古人所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敝挥挟攪覐娛ⅰ⒚褡遄饑赖玫胶葱l時,個人的名譽與成就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