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腸蕩氣什么意思】“回腸蕩氣”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文章、音樂、戲劇等藝術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深深打動人心,使人情緒激動、難以平靜。這個成語多用于文學或藝術評論中,強調作品的情感力量和藝術魅力。
一、
“回腸蕩氣”原意是形容內心極度震動,仿佛連腸胃都被撼動。后來引申為對文藝作品情感深度和藝術感染力的高度評價。它不僅表示作品內容深刻,還能引發聽眾或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使用時,通常用來贊美某部作品的感人程度,如一部電影、一首詩、一段音樂等,能夠讓人情緒起伏、難以忘懷。
二、表格展示
詞語 | 回腸蕩氣 |
拼音 | huí cháng dàng qì |
出處 | 《漢書·揚雄傳》:“其辭淵深而典雅,其義博大而精微,其情真摯而感人,故能回腸蕩氣。” |
釋義 | 形容作品情感強烈,能深深打動人心,令人情緒激動。 |
用法 | 多用于文學、藝術評論中,表示作品感染力強。 |
近義詞 | 動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反義詞 | 平淡無味、索然無趣、毫無生氣 |
示例 | 這首詩寫得回腸蕩氣,令無數讀者為之落淚。 |
三、使用建議
在日常寫作或口語表達中,“回腸蕩氣”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極具情感張力的作品,但要注意語境合適,避免濫用。同時,結合具體例子來說明,能讓表達更生動、更具說服力。
例如:
> “這部電影的情節設計非常緊湊,演員的表演也極為出色,整部影片讓人回腸蕩氣,久久不能平靜。”
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回腸蕩氣”不僅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成語,更是對藝術作品高度評價的象征。了解它的含義與用法,有助于我們在表達中更加準確地傳達情感與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