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身(個人成份及原身份是什么意思怎么填)】在填寫一些重要表格(如入黨申請表、干部檔案、學生檔案等)時,常常會遇到“家庭出身”、“個人成份”和“原身份”這幾個術語。這些內容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填寫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以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以下是對這幾個概念的詳細解釋及填寫建議:
一、概念解釋
術語 | 含義說明 |
家庭出身 | 指本人出生的家庭社會地位或政治背景,主要反映父母的政治身份或職業性質。 |
個人成份 | 指本人在某一歷史時期所處的社會階層或政治身份,常見于特定歷史階段的檔案中。 |
原身份 | 指本人在參加工作前的身份或職業背景,如學生、農民、工人、干部等。 |
二、如何填寫
1. 家庭出身
- 定義:指父母一方或雙方的政治身份或社會地位。
- 填寫方式:
- 如果父母是干部、教師、醫生等,可填寫“干部”或“知識分子”。
- 如果父母是農民、工人、個體戶等,可填寫“農民”、“工人”、“個體勞動者”。
- 若父母為中共黨員或共青團員,也可注明“黨員”或“團員”。
> 注意:家庭出身一般不涉及本人,而是反映家庭背景。
2. 個人成份
- 定義:指本人在某個歷史階段的身份或社會階層,常用于特定歷史時期的檔案記錄。
- 常見填寫
- 農民
- 工人
- 學生
- 知識分子
- 干部
- 個體戶
- 其他
> 注意:此欄目多用于建國初期或文革期間的檔案資料,現在使用較少。
3. 原身份
- 定義:指本人在參加工作前的身份或職業。
- 填寫方式:
- 如果是學生,填寫“學生”。
- 如果是農民,填寫“農民”。
- 如果是工人,填寫“工人”。
- 如果是自由職業者,可填寫“自由職業者”或“個體工商戶”。
> 注意:此欄位主要用于了解一個人在進入單位或組織前的職業狀態。
三、填寫注意事項
1. 如實填寫:所有信息必須真實,不得隱瞞或虛構。
2. 結合實際情況:不同單位可能對填寫要求略有差異,需根據具體表格說明進行調整。
3. 參考歷史資料:如有疑問,可查閱相關檔案或咨詢人事部門。
4. 避免模糊表述:盡量使用規范術語,如“農民”、“工人”、“干部”等,避免使用“普通群眾”等模糊詞匯。
四、總結
“家庭出身”、“個人成份”和“原身份”是某些歷史或政治類檔案中常見的填寫項目,它們分別反映了家庭背景、歷史身份以及入職前的職業狀況。在填寫時應結合自身情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信息準確、規范。
項目 | 填寫要點 |
家庭出身 | 父母的政治身份或職業 |
個人成份 | 本人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身份 |
原身份 | 參加工作前的職業或身份 |
如遇不確定的情況,建議向相關部門咨詢確認,以避免因填寫錯誤影響后續審核或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