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蘇軾原文】《卜算子》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原題為《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黃州貶謫期間的孤獨心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對該詞的總結與分析。
一、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蘇軾在被貶黃州期間所作,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心境變化和精神追求。全詞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和內心情感,展現了作者孤高自許、不隨波逐流的品格。
整首詞以“缺月掛疏桐”開篇,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接著以“漏斷人初靜”點明時間,進一步渲染環境的寂靜;隨后通過“誰見幽人獨往來”引出主人公的形象,表現出一種孤獨而堅定的精神狀態;最后以“縹緲孤鴻影”作結,象征著作者如孤鴻般獨立不群、超然物外的心境。
二、詞句解析表
原文句子 | 釋義 | 情感/意境 |
缺月掛疏桐 | 彎月掛在稀疏的梧桐樹上 | 清冷、孤寂的夜晚景象 |
漏斷人初靜 | 更漏聲停,人們剛剛安靜下來 | 環境的寂靜與時間的深沉 |
誰見幽人獨往來 | 誰能看見隱士獨自來往 | 表達孤獨與高潔的自我認同 |
縹緲孤鴻影 | 飄渺如孤鴻的影子 | 象征孤獨、超脫與不屈的精神 |
三、藝術特色
1. 意象鮮明:通過“缺月”、“疏桐”、“幽人”、“孤鴻”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空靈、孤高的意境。
2. 語言簡練:全詞用詞精煉,意境深遠,體現了蘇軾“清麗淡雅”的風格。
3. 情感真摯:詞中雖寫孤獨,但并非消極,而是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堅守本心的態度。
四、總結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蘇軾在人生低谷時期的作品,雖寫孤獨,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堅韌的精神。它不僅是一首描寫個人心境的詞作,更是一種對生命態度的表達。通過此詞,我們能看到蘇軾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獨立人格與高潔情操的可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