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課文原文】《白楊禮贊》是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沈德鴻)于194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象征手法描繪了白楊樹的堅韌與不屈,借物抒情,表達了對北方抗日軍民的贊美之情。全文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一、
《白楊禮贊》通過描寫白楊樹在惡劣環境中依然挺立的形象,象征了中國北方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作者通過對白楊樹形態、生長環境以及其象征意義的詳細刻畫,展現了白楊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意志。
文章分為幾個部分:
1. 引入:描述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引出對其品質的贊美。
2. 描寫:具體描繪白楊樹的高大、挺直、堅強等特性。
3. 升華:將白楊樹與北方人民聯系起來,賦予其深刻的思想內涵。
4. 結尾:再次強調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表達敬仰之情。
二、表格形式總結
內容分類 | 具體內容 |
作者 | 茅盾(沈德鴻) |
創作時間 | 1941年 |
文體 | 散文 |
主題思想 | 贊美白楊樹的堅韌不屈,象征北方人民的堅強意志和革命精神 |
寫作手法 | 象征、擬人、對比、描寫 |
白楊樹特點 | 高大、挺直、堅強、不屈服于惡劣環境 |
人物象征 | 北方抗日軍民、中華民族的堅韌精神 |
情感基調 | 崇敬、激昂、堅定 |
結構特點 | 引入—描寫—升華—結尾 |
三、結語
《白楊禮贊》不僅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更是一篇充滿愛國情懷的抒情作品。它通過白楊樹這一自然形象,傳遞了作者對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文章語言質樸卻富有力量,是語文教學中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文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