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書文言文內容答李翊書原文及翻譯】一、文章概述
《答李翊書》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寫給其弟子李翊的一封回信。這封信主要圍繞“文”與“道”的關系展開,表達了韓愈對古文運動的主張,強調文章應以“道”為本,內容要真實、思想要深刻,反對當時浮華空洞的文風。
韓愈在信中通過自身經歷和對文學的理解,鼓勵李翊堅持寫作,并指出文章貴在“有物”,即要有實際內容和思想深度,而非僅僅追求辭藻華麗。
二、原文與翻譯對照
原文 | 翻譯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 我曾經整天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所得。 |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更遠。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 登高招手,手臂并沒有變長,但遠處的人能看見;順著風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快,但聽的人聽得清楚。 |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會游泳,卻能橫渡江河。 |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 君子的資質并不是與別人不同,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
三、
要點 | 內容說明 |
作者 | 韓愈,唐代文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 |
寫作背景 | 回復弟子李翊關于寫作的請教,闡述“文以明道”的觀點 |
核心思想 | 文章應以“道”為本,內容真實,思想深刻,反對形式主義 |
寫作手法 | 以比喻、排比等修辭增強說服力,語言簡練有力 |
影響意義 | 對后世古文運動有深遠影響,提倡“文道合一”的文學觀 |
四、結語
《答李翊書》雖篇幅不長,但內容精辟,思想深刻,體現了韓愈對文學創作的獨到見解。他不僅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張,還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借助外物提升自我的方法。這篇文章不僅是對弟子的鼓勵,更是對當時文壇不良風氣的批評,具有重要的文學與思想價值。
如需進一步分析韓愈的文學主張或與其他文人的對比,可繼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