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詩全文意思和原文】《敕勒歌》是中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民歌,最早見于《樂府詩集》,是北朝時期敕勒族的民歌。它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北方草原的壯麗風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場景,語言質樸、意境開闊,歷來被廣泛傳誦。
一、原文
```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
二、逐句解釋
原文 | 解釋 |
敕勒川,陰山下。 | 在敕勒川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位于陰山腳下。 |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 天空像一個巨大的圓頂帳篷,覆蓋著廣闊的原野。 |
天蒼蒼,野茫茫, | 天空湛藍,原野遼闊無邊。 |
風吹草低見牛羊。 | 風吹過草地,草被壓低,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
三、整體意思
《敕勒歌》描繪了一幅北方草原的壯麗畫卷:在陰山腳下,天空如穹頂般廣闊,原野遼遠無邊,風吹草動,露出成群的牛羊。全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風光的贊美和對游牧生活的熱愛。
四、總結
《敕勒歌》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古代民歌,通過簡單的語言展現了北方草原的壯美與生機。它不僅具有文學價值,也反映了當時游牧民族的生活狀態和審美情趣。這首詩至今仍被廣泛傳頌,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項目 | 內容 |
詩歌名稱 | 敕勒歌 |
作者 | 北朝民歌(無明確作者) |
體裁 | 民歌 |
時代 | 北朝 |
主題 | 草原風光、游牧生活 |
特點 | 語言簡練、意境開闊 |
現代影響 | 廣泛傳誦,常用于語文教學 |
如需進一步了解《敕勒歌》的歷史背景或藝術特色,可參考相關文學史資料或詩詞賞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