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貸等貸款資金進入到股市樓市是多方面原因造成
開年銀行監管的第一把火,點燃了一線城市嚴打經營貸、消費貸進入樓市的節奏。近一個月以來,北京、上海、廣東、杭州等地金融監管部門集體出擊,嚴查涉房資金來源,加強個人信貸管理,并明確提出嚴防消費貸、經營貸等違規流入樓市。
提前收回個人貸款
前幾日,網傳一張《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顯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貸款用途”的相關約定,某銀行上海分行宣布合同項下全部貸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借款人于3月31日前歸還全部貸款本金余額近300萬元。告知函還稱,如果借款人在上述日期未歸還全部貸款本息,貸款將逾期并產生罰息,銀行有權對其進行法律訴訟,并采取財產保全措施。
緊接著,微博大V、上海萬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春寶也曬出了一張《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該貸款合同于1月5日簽訂,貸款本金余額500萬元,然而不到2個月,就被銀行提前收回。理由同樣是“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第四條貸款用途”。
招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此表示,根據貸款合同約定,如果客戶未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來使用資金,銀行可以提前收回貸款。此外,從監管角度看,近一段時間來監管部門對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股市,檢查得比較嚴格。在此情況下,銀行的合規壓力較大,因此會加強對資金用途流向的監控,如果發現消費貸、經營貸流入樓市、股市,可能會被提前收回。
審核加嚴,多家銀行收到罰單
所謂違規經營貸,指的是小微企業通過房產抵押等擔保方式獲得銀行貸款。但由于利率較低、金額大,造成大量原本投放于實體企業的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2020年,在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號召下,銀行經營性貸款金額攀升迅速。央行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末,銀行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為13.62萬億元,同比增長20%,全年增加2.27萬億元。
盡管在增加逾2萬億元的數字背后,經營性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的數額尚不得知,但從貸款中介們的實際成交熱度來看,違規流入樓市股市的經營貸資金并不少。
青睞這些產品的顧客們,多數也是為了借貸買房。面對利率低至3.85%的經營貸,一向對資本最敏感的投資客們開始趨之若鶩。但在嚴控貸款違規流入樓市的節骨眼上,挪用經營貸等個人貸款炒房,開始變成一門風險越來越大的生意。
“前段時間,銀監入駐各家銀行對于之前的貸款嚴格核查,之后很多年前3.85%的利率產品,利率突然升至利率5.8%甚至7%,有些已經超過商貸了”某常年辦理貸款業務的中介人員說道。
不止是北京,嚴查經營貸的新規,也讓上海銀行們的經營貸貸款審核變得更加困難。一位上海銀行從業人士表示,“現在銀行對經營貸的審批極嚴,會嚴格核查公司是否有實質性公司經營流水,同時還會給過去的經營貸進行抽查,預計還會嚴查3個月。”
實際上,自2021年開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銀行因違規發放貸款、貸款三查不嚴不合規等事項,領到數十萬元的罰單。如,浙江臨海湖商村鎮銀行因發放用途不真實貸款等被罰69萬元;銀行臺州分行因貸后管理不到位等,被罰89萬元;溫州銀行臺州分行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流入證券市場等,被罰70萬元。
銀行甄別的難度大,將加強貸后管理
在全國各地嚴查經營貸的背景下,已經有多家銀行開始按照“經營貸后是否有按揭”的篩選標準進行甄別。但對于銀行自查的有效性,業內不少人依然持有懷疑態度。
一位金融行業分析師表示,銀行實際上沒有完全足夠的人力去做100%的貸后資金用途監管,不少支行的貸后管理部只有兩三個人。對于銀行來說,有了合規的抵押品和公司,就意味著在賬面上是合規的,那么銀行的利益也能夠得到保障,根據標準放貸就是了。
經營貸嚴查之下,貸后管理成為了資金監管暴風中最核心的部門。據一位房屋中介人員透露,最近北京銀行開始按照貸后是否有按揭的標準,對過去的經營貸等個人貸款進行排查,如有查到按揭記錄,要求貸款人繳齊所有貸款。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此表示,經營貸等貸款資金進入到股市樓市是多方面原因造成。就銀行的這個方面來看,的確存在一些機構出于業績、利潤、考核等壓力對資金用途審查不嚴的情況。在這方面,需要銀行加強對貸款用處的審查和管理,比如對于新設立的公司經營,現金流狀況要從嚴格審查。同時,提高處罰力度,加強銀行利用大數據和同業之間的信息共享,防范資金的違規使用。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