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剛過成都媒體紛紛表示成都又將多一個圈
2021年春節剛過,成都媒體紛紛發布“成都又將多一個圈”、“成都七環來了”等相關報道,對于七環,我們其實還很陌生,說三繞,可能更容易理解,它還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
沒錯,成都三繞也就是七環今年將全線通車了!分東、南、西、北四段,串聯了德陽、中江、簡陽、資陽、眉山、彭山、大邑、都江堰等14個區縣市。四川知道與四川中原將連續兩個月帶來這條線的相關報道,包括它背后的城市群邏輯、產業邏輯及地產邏輯。
生而不凡的“成都七環”——
全球截止目前時速120公里中里程最長的城市高速環線(總長425公里),相當于1.5個成都到重慶的距離;
自此,成都除了擁有世界最長的城市中軸線,也擁有了最長的高速環線;
環內面積1.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2個上海的面積;
成都是繼北京之后第二座擁有“七環”的城市;
它讓成都平原經濟區真正實現了“1小時城市生活圈”;它和天府國際機場、成都地鐵等大型基建共同見證著“成都速度”!
比如世界上最長、最美的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是成都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它的呈現速度也是成都的發展速度;
比如北京的七環,將張家口、承德、香河、廊坊、雄安新區一一串聯,有效推進了京津冀一體化進程;
而成都一繞將近郊各個區域無縫鏈接,二繞則將遠郊各個區域無縫鏈接,三繞鏈接的是成都平原經濟圈,兌現了成都1小時城市生活圈;
歸結起來,城市發展的邏輯有兩個觀點:“城市中軸論”、“環線價值論”,兩個城市發展邏輯相互補充,共同成就一座城市的崛起。
城市中軸論——強調城市中軸線是城市的主動脈,它可以體現城市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及變遷,是一座城市的繁華流向,被視為城市“脊梁”。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城市中軸線,如北京長安街、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紐約第五大道、成都天府大道。從成都的發展軌跡來看,中軸線幾乎就是城市價值的風向標。
環線發展論——環形城市是大城市高級化發展的一種較為理想的城市空間優化模式,也是很多大型都市選擇的發展模式。如北京七環帶動了“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東京環線串聯起了“關東城市群”,并變相加強了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之間的關聯。長遠來看,城市的“環線發展”模式是一種可持續的、具有很強包容性的模式,更容易打破區域界線,突破地域行政壁壘,也是一個城市孕育自己“城市群”的基礎。
“城市中軸輪”和“環線發展論”無謂利弊,如果說“城市中軸”折射的是城市發展的深度與高度,“環線發展”則體現的是城市發展的廣度與寬度,更有利于城市群的建設。
眾所周知,成都的發展是以天府廣場為圓形向外擴散,從內環到三環、從一繞到三繞,城市在不斷擴大。
經常和同事調侃,2005年,做二環邊的盤都算遠的;2011年,做雙流蛟龍工業港的一個盤,8點以后就沒有公交,回城是個麻煩事;同期,去看麓山國際社區,置業顧問說紅星路南延線開通了,我表示有些懷疑;2013年,做南湖的盤,坐了公交還要倒個三輪;但是現在,我們動輒看的盤都是繞城以外,青白江、金堂、仁壽都不能叫遠。所以說,地產人看成都環線發展會更有感觸,環線擴張其實就是城市的擴張之路!
縱觀現在國際上被稱為“大都市”的城市,身后都是強有力的城市群支撐。
北京的背后,是京津冀城市群;
上海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
深圳的背后,是近年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
東京的背后,是關東城市群和泛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倫敦的背后,是三十二座城市組成的“大倫敦”和“倫敦都市圈”。
隨著“七環”的通車以及成-德-眉-資同城化的實現,成都也將有自己的城市群,這個城市群背后有大成都,有德陽,有綿陽,有資陽,有眉山,通往成渝城市群,甚至更廣。
那么七環會給成都帶來什么呢?
1
加速成都平原經濟區發展
強化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協同發展
從成都三環說起吧,對于很多新城市人來說,三環或許生來就有,但其實不然。它是2002年才正式通車,并經過兩次擴能改造,它的作用在于將主城區及近郊串聯,實現中心城區的互通。一繞及二繞分別實現了近郊、遠郊的全面互通,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從二繞開始。
而“七環”則是成都“1小時經濟圈”的開始,他把成都周邊城市全部納入大成都的發展格局。如同京港澳高速是深圳往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動脈,北京七環串聯起京津冀,成都“七環”就是鏈接成都周邊城市的核心紐帶,將促進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際聯系和協同發展。另一方面,與成都七環同步建設的還有重慶三環,這兩條環線讓“成渝”兩座城市更加緊密,也加速了成渝城市群建設。
2
盤活群內各城市的黃金帶
從歷年成都郊縣各區域GDP增長來看,2020年較2010年近郊及遠郊GDP整體上漲約3.7倍,較2015年整體上漲約2倍,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交通干線貫通關系重大,城市環線,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城市干線,而是鏈接相鄰區域的經濟、人才資源的“大通道”。
在此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京津冀等經濟圈的建設被悉數寫入,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提出,城市群、都市圈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風口”,也是未來5-10年中國發展最大的結構性潛能。在進入城市群都市圈時代后,相關城市發揮所長,在大城市的輻射下盤活當地經濟指日可待。
成都七環全線通車在即,“1小時城市生活圈”也將實現,七環時代下,成都乃至四川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下周四《成都經濟環線專題(三)|成都七環背后的產業邏輯》敬請期待!
七環時代專題往期回顧:
成都經濟區環線專題(一)| “七環”之于成都的3大意義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