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出自古代的哪次戰役?】“破釜沉舟”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去完成某件事情。這個成語背后有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源自中國古代一次著名的戰役——巨鹿之戰。
一、
“破釜沉舟”出自秦末農民起義時期的一場關鍵戰役——巨鹿之戰。這場戰役發生在公元前207年,是項羽率領的楚軍與秦軍之間的一次決定性戰斗。為了激勵士兵奮勇作戰,項羽下令打破炊具、鑿沉船只,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這一舉動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最終楚軍大敗秦軍,奠定了項羽在反秦勢力中的領導地位。
二、表格展示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破釜沉舟 |
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 |
戰役名稱 | 巨鹿之戰 |
發生時間 | 公元前207年 |
戰役背景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各地義軍紛紛起兵反秦,項羽率軍救援趙國 |
主要人物 | 項羽(楚軍統帥)、章邯(秦軍主將) |
戰役過程 | 項羽率軍突破秦軍包圍,以少勝多,大敗秦軍 |
破釜沉舟含義 | 打碎飯鍋,鑿沉船只,表示背水一戰、不留退路的決心 |
歷史意義 | 巨鹿之戰是秦末反秦戰爭的轉折點,項羽由此成為反秦領袖 |
三、結語
“破釜沉舟”不僅是歷史上的一個典故,更是一種精神象征,代表著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決心。它提醒我們,在關鍵時刻,只有徹底放下顧慮,才能贏得勝利。巨鹿之戰雖然已過去兩千多年,但“破釜沉舟”的精神依然激勵著無數人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