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是什么意思】“鑿壁借光”是一個源自古代的成語,出自《漢書·匡衡傳》。它講述的是西漢時期的學者匡衡為了讀書,不惜在墻壁上鑿洞,借鄰居的燈光來學習的故事。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勤奮好學、不畏艱難、善于利用一切條件來獲取知識的精神。
“鑿壁借光”原指匡衡在貧困中通過鑿穿墻壁借鄰居家的燈光來讀書,后引申為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堅持學習、追求知識的行為。該成語強調了求知若渴、刻苦鉆研的態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典范之一。
表格:鑿壁借光相關信息
項目 | 內容 |
成語名稱 | 鑿壁借光 |
出處 | 《漢書·匡衡傳》 |
拼音 | záo bì jiè guāng |
釋義 | 原指匡衡鑿穿墻壁借鄰居的燈光讀書,現比喻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 |
主人公 | 匡衡(西漢學者) |
精神內涵 | 勤奮好學、不畏困苦、善于利用資源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學習態度或教育環境的艱苦 |
近義詞 | 刻苦學習、廢寢忘食、發奮圖強 |
反義詞 | 不思進取、懶惰懈怠、得過且過 |
通過了解“鑿壁借光”的故事和含義,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古人對知識的渴望與執著,也激勵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繼續保持勤奮學習、不斷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