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長子受之翻譯及原文】《與長子受之》是北宋文學家蘇轍所寫的一篇書信體散文,內容主要表達了他對長子蘇受之的教誨與期望。文章語言樸實,情感真摯,體現了古代士大夫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和家庭倫理的傳承。
一、文章總結
《與長子受之》是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信,內容圍繞人生道理、為人處世、學習態度等方面展開,旨在引導兒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文中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同時結合自身經歷,表達對兒子的殷切希望。
二、原文與翻譯對照表
原文 | 翻譯 |
某啟:昨者得汝書,知汝近來讀書有進,甚喜。 | 我(蘇轍)啟稟:前日收到你的信,知道你最近讀書有了進步,非常高興。 |
吾年三十,始學為文,然未嘗一日不讀書也。 | 我三十歲才開始學習寫作,但從未有一天不讀書。 |
今汝年少,當以學問為先,勿貪安逸。 | 現在你年紀輕,應當以學問為重,不要貪圖安逸。 |
夫學問之道,貴在專一,不可好高騖遠。 | 學問的道理,貴在專心致志,不能好高騖遠。 |
若能立志于學,雖貧賤亦可成器;若志不堅,縱富貴亦難立身。 | 如果能立志于學問,即使貧窮低賤也能成才;如果志向不堅定,即使富貴也難以立足。 |
吾嘗謂人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我曾對人說:“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前進就會后退。” |
汝其慎之! | 你要謹慎對待??! |
三、內容解析
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內容深刻,體現了蘇轍對兒子的深切期望。他通過自身經歷告誡兒子: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做人要有志向,不能隨波逐流。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在古代十分常見,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的理念。
四、結語
《與長子受之》不僅是一封家書,更是一部蘊含哲理的教育文獻。它提醒我們,無論身處何境,都應保持學習的熱情,堅守做人的原則。對于今天的讀者而言,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