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得隴望蜀的典故是怎樣的】“得隴望蜀”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出自東漢時期的歷史事件。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貪心不足,得到了一個東西后還想得到更多,表達了對欲望無止境的批評。
一、成語來源與典故
“得隴望蜀”最早見于《后漢書·岑彭傳》。故事講的是東漢初年,大將岑彭在平定隗囂勢力時,攻占了隴地(今甘肅一帶),本應繼續向西進攻,但當時他卻想先拿下蜀地(今四川一帶)。后來,他的部下劉秀(即后來的漢光武帝)認為他應該先穩定隴地,再圖謀蜀地,但岑彭并未聽從勸告,最終導致戰事拖延,影響了統一進程。
從此,“得隴望蜀”便成為了一個比喻,用來形容人在已經獲得一定利益之后,還不斷追求更大的利益,貪得無厭。
二、成語釋義
項目 | 內容 |
成語 | 得隴望蜀 |
拼音 | dé lǒng wàng shǔ |
出處 | 《后漢書·岑彭傳》 |
典故背景 | 東漢時期岑彭攻隴地后,又想攻蜀地 |
成語含義 | 貪心不足,得寸進尺 |
使用場合 | 批評人的貪婪行為或過度野心 |
近義詞 | 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
反義詞 | 知足常樂、適可而止 |
三、成語用法舉例
1. 他剛升職,就想著調去更高級別的部門,真是得隴望蜀。
2. 做生意不能得隴望蜀,要腳踏實地,穩步發展。
四、總結
“得隴望蜀”源于東漢歷史,講述的是將領在取得一定勝利后,仍不滿足,企圖進一步擴張勢力的故事。這個成語不僅具有歷史背景,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做人應知足常樂,不應貪得無厭。在現代社會中,它常被用來提醒人們不要因小失大,保持適度的進取心和良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