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小慎微什么意思】“謹小慎微”是一個常見的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在做事時非常小心、謹慎,生怕出錯。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過于拘謹、顧慮太多,甚至可能因此影響了效率或決策的果斷性。
一、成語解釋
詞語 | 含義 |
謹小慎微 | 形容人做事非常小心謹慎,過分注意細節,不敢大膽行動,容易因過度擔憂而失去機會或效率。 |
二、出處與用法
- 出處:出自《后漢書·王符傳》:“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雖未直接出現“謹小慎微”,但其精神內核與此相近。
- 用法:多用于批評或描述某人做事過于保守、缺乏魄力。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別 | 詞語 |
近義詞 | 小心翼翼、謹言慎行、膽小怕事 |
反義詞 | 大膽果斷、雷厲風行、敢作敢為 |
四、使用場景舉例
場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場合 | 他總是謹小慎微,連一點小錯誤都不敢犯,雖然穩妥,但也顯得不夠靈活。 |
日常生活 | 媽媽做事謹小慎微,家里的每一分錢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
領導評價 | 這個員工雖然工作認真,但太過謹小慎微,難以承擔重任。 |
五、總結
“謹小慎微”是一種強調細致和謹慎的態度,但在實際應用中,若過度使用,反而可能限制個人的發展和決策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謹慎”與“果斷”的平衡,避免因過度擔憂而錯失良機。
如需進一步了解類似成語或拓展相關詞匯,可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