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mis Aerospace研究航空客運座椅的演變
您已到達機場,托運行李,逛了逛商店,終于登上了飛機。您已占好靠窗座位,將行李放在頭頂行李柜中,并仔細查看了其他乘客,希望您不會遇到后排座椅踢腳板或前排座椅傾斜的情況 ...... 您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座椅的設計。然而,航空座椅的演變背后有著一段有趣的歷史。在這里,我們將深入探討它……
如今,旅客旅途中的舒適度是航空公司爭奪業務的首要任務;設計師們爭相提供最輕松的體驗。這與 20 世紀 20 年代最初的乘客座位安排有很大不同,當時的座位是普通的藤椅,甚至沒有固定在地板上,因此飛行途中任何顛簸都有可能導致藤椅和人亂成一團。藤椅使用了大約十年,后來被固定在地板上,并增加了額外的襯墊和皮革內襯。皮革是一種實用的選擇,因為在當時,航空旅行是一種塵土飛揚的體驗,皮革很容易清潔。到 30 年代末,絲絨椅套開始流行起來。
1930 年,美國鋁業公司設計了一款輕便、適應性強的鋁制乘客座椅。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航空座椅仍采用鋁制制造。這款首款座椅可能是一項最先進的發明,但當時仍沒有調整座椅的方法,盡管后來引入了泡沫填充橡膠座椅,以防止坐在堅硬的金屬椅子上感到不適。
最初,隨著飛機尺寸的增大,座椅通常以 2+1、2+2 或 3+3 的形式排列。隨著長途飛行逐漸成為可能,1929 年引入了躺椅,從而引發了是否要向后傾斜(可能會打擾后面的乘客)還是保持直立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一些航空公司為夜間航班引入了可轉換為床的座椅,隨著座椅減震性能的提高以及頭枕和腳凳的引入,乘客舒適度的提升開始勢頭強勁。
最初的座位安排是圍繞桌子布置座位,就像火車上的座位一樣,當飛機上開始提供食物時,食物會放在真正的托盤上送到旅客手中。如果飛機遇到顛簸,人們可以想象到會有多亂!從座椅后面折疊下來的托盤桌直到 1973 年才推出。
1952 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允許運營多票價航班,這是航空艙位系統的開端,標準艙座位比經濟艙(后來成為經濟艙)更寬敞,但所有座位仍然面向前方。
進入21世紀,隨著對客戶體驗的日益重視,航空公司正在嘗試不同的座位配置,如反向或交錯人字形座位設置,這種座位配置可以提供更多的隱私,并使人們能夠進入過道而不必攀爬到其他乘客身上。
座椅后部屏幕直到 1988 年才出現;在此之前,機上娛樂系統由機艙前部的一塊大屏幕和個人耳機組成。座椅后部的頂級 LED 高清觸摸屏現在開始被直接面向設備的屏幕所取代。
有趣的是,可躺式座椅正在減少。芬蘭航空已將可躺式座椅從商務艙中完全移除,而英國航空的新款空客機型則配備了可預先躺下的座椅。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躺式座椅的成本很高,而且有許多復雜的零件,很容易被不耐煩的乘客弄壞,需要經常維修。它們要重得多,增加了飛機的重量,從而增加了燃油成本。移除它們還可以節省空間——并且消除了機組人員經常在可躺式座椅和憤怒的躺椅之間進行調解的需要!
免責聲明:本答案或內容為用戶上傳,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