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全詩原文翻譯及賞析木蘭詩原文及翻譯介紹】一、
《木蘭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敘事詩之一,出自《樂府詩集》,講述了女子花木蘭代父從軍、英勇作戰、最終榮歸故里的故事。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塑造了一個勇敢、孝順、忠義的女性形象,深受后人喜愛。
本篇文章將對《木蘭詩》的原文進行完整呈現,并附上逐句翻譯與簡要賞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首經典詩歌的內容和藝術價值。同時,通過表格形式整理關鍵信息,便于查閱和記憶。
二、《木蘭詩》原文及翻譯對照表
原文 | 翻譯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 織布機的聲音一聲又一聲,木蘭在窗前織布。 |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 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的嘆息聲。 |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 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回憶什么。 |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 木蘭說她沒有思念什么,也沒有回憶什么。 |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 昨天看見了征兵的文書,可汗大規模征兵。 |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 征兵文書有十二卷,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 |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也沒有哥哥。 |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 我愿意去買馬匹和裝備,從此代替父親出征。 |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 到東邊集市買駿馬,西邊集市買馬鞍和墊子。 |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 南邊集市買韁繩,北邊集市買長鞭。 |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 清晨告別父母離開,傍晚住在黃河邊。 |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 聽不到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水嘩啦啦地流淌。 |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 清晨離開黃河,傍晚到達黑山頭。 |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 聽不到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外的戰馬嘶鳴。 |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 遠赴戰場,翻越關山如飛一般。 |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 北方的寒氣傳遞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在鎧甲上。 |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 將軍經歷了百次戰斗而犧牲,戰士們征戰多年才歸來。 |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 回來面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中。 |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 記功十二次,賞賜無數。 |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 天子問她想要什么,木蘭不要做尚書郎。 |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 想騎千里馬,送我回到家鄉。 |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出城迎接。 |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 姐姐聽說妹妹回來,對著門梳妝打扮。 |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 弟弟聽說姐姐回來,磨刀準備殺豬宰羊。 |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 打開東屋的門,坐在西屋的床上。 |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 脫下戰時的袍子,穿上以前的衣裳。 |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 對著窗戶梳理頭發,照鏡子貼上花黃。 |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 出門去看同僚,同僚都感到驚訝。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一起征戰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子。 |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 雄兔的腳毛亂動,雌兔的眼睛模糊。 |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兩只兔子并排跑,怎么能分辨我是雄是雌呢? |
三、賞析要點
1. 主題思想
《木蘭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核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精神與女性的勇敢與堅韌,同時也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人物形象
木蘭是一個既有女兒情態,又有英雄氣概的女性形象,她不僅孝順父母,還敢于承擔國家責任,展現了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多面性。
3. 藝術特色
- 語言樸實自然,富有民歌風味;
- 敘事結構清晰,情節跌宕起伏;
- 使用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表達效果。
四、總結
《木蘭詩》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本文的原文、翻譯與賞析,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魅力。希望本文能為學習和欣賞《木蘭詩》提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