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三千丈】“白發三千丈”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秋浦歌》之一,原詩為:“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這句詩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與苦悶,形象地描繪了白發如山般高聳,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無常。
在文學創作中,“白發三千丈”不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寫照,也常被用來比喻人生的艱難與滄桑。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詩句,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
“白發三千丈”是李白筆下極具表現力的詩句,通過夸張手法表達內心的情感波動。該詩句不僅展現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對人生困境時的無奈與感慨。在現代語境中,這一意象常被引申為對時間流逝、生活壓力或人生挫折的隱喻。
表格展示:
項目 | 內容 |
詩句出處 | 唐代李白《秋浦歌》之一 |
原文 |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詩人) |
詩歌背景 | 表達詩人因憂愁而生白發,感嘆人生短暫與命運多舛 |
修辭手法 | 夸張、比喻 |
意象含義 | 白發象征衰老、時間流逝;“三千丈”強調愁緒之深 |
文學價值 | 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經典名句 |
現代引申義 | 常用于形容生活壓力大、情緒困擾重、人生坎坷等情境 |
通過“白發三千丈”這一詩句,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古人對生命與情感的深刻體悟,也能從中獲得對現代社會中個體心理狀態的共鳴與理解。